道門老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五八五章 唐王聖旨,陰間商人,道門老九,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電光掃落之際,發現類似這樣的小布塊竟然滿地都是,圍著那黃袍道士散落了一圈兒。

應該是在兩人激鬥之時,綢布掉落了出來,隨即被劍氣撕成了碎片。

我撿起一看,大多數都寫有字跡,字型很是秀美,又帶著幾分霸王之氣。

綢布上繡有龍紋,更有兩張綢片上還印著紅色的印章,那印章雖不完全,卻仍能看出個大概。

“受命與天,既壽……”

這不是傳國玉璽嗎?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製成天子璽,上刻‘受命與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自此便成為歷代君王的統治信物。

玉璽歷經輾轉千年,最終在五代十國後期,隨著後唐皇帝李從珂攜寶自.焚,自此再無蹤跡。

如果這真是傳國玉璽留下的印記,那這黃綢子……就是聖旨了?

我翻過背面看了看,那綢緞上繡著五爪金龍,的確是皇家御用。

聖旨?這老道怎麼會帶著聖旨?

我打著手電筒四下搜尋,把所有的小布塊都撿了起來,用我古董商人的手段慢慢拼接在了一起。

這的確是一張聖旨,只不過卻不是頒給哪個臣子的,而是乞罪於天。

說它是‘乞罪昭’倒是更為恰當一些。

從落款來看,書寫這道乞罪昭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初之時,玉璽並沒有落入李家手中,後來李靖征討突厥得勝,蕭後迴歸中原,這才將玉璽呈交到李世民手裡。

可當時他已另刻玉璽,終其一生,都極少使用。

怎麼偏偏就在這兒用上了?

我有些疑惑的看了一遍聖旨內容,頓時大吃了一驚!

李世民說自己“督下不力,察監不當”致使“罪臣魏徵,私斬神龍,褻瀆上天。”

現在他已深知罪過,親手砸了魏徵的墓碑祭廟,懇請上天萬勿怪罪,續保大唐李氏江山。

魏徵與李世民,歷來被稱為忠臣明君的典範。

大多數人都知道,魏徵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為鄭國公,李世民將魏徵視為可以照到自己缺點的鏡子,對魏徵的諫言無所不聽,無所不從,君臣兩人在歷史上也成了一代佳話。

可卻很少有人得知,魏徵死後,李世民怒砸其墓,將魏徵的屍體拖出來鞭屍的故事。

即便是熟知這一段歷史的人,也把此事說成是李世民責怪魏徵推薦錯了人,從而大發雷霆。

可從這聖旨上的記撰來看,卻是另有隱情。

魏徵斬龍不是個傳說嘛,難道還真有其事?

怪不得古蹟當中還有一隊龍吼衛的存在,原來是受到了李世民的秘令。

這麼說,黃袍道士和龍吼衛是一夥的,他們來這的目的就是祭拜神龍?

可傳說當中,魏徵所斬的不是涇河龍王嗎?

涇河距離烏蘇里江可是遠隔數千裡,他們又怎麼會跑到這兒來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