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偏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5章 服炁辟穀,七水淨身,我在現實世界加點修行,人走偏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下床單,跟陳決嘮了起來。

聊天中,陳決知道了不少姜凡以前的往事,從去溫市上大學,再回到天竹縣城呆了半年就去杭城奮鬥當了杭漂。

剛開始在大城市生存不易,工資不夠花,還經常找父母求支援。

後來認識了一位杭城姑娘,為了買房結婚,甚至把父母為他準備的老家一套婚房給轉賣了,就是為了湊杭城那高不可攀的首付。

好在姜凡自己夠努力,這會兒已經是混上了企業中層,過日子倒是湊合。

只是遠去兩千公里外的大城市定了居,就像是拋棄了老家的所有一切,重新紮根陌生的大城市發展,父母、親朋、還有兒時成長的環境都在逐漸遠去,一年都回不了幾次老家。

這樣的人生軌跡,倒是跟陳決之前在外漂泊時有幾分相似。

不過看著姜凡母親身上散發著對兒子的思念和那份母愛,陳決心中忍不住感嘆:父母在不遠游,只是我的父母早已經不在世上……

……

在姜凡家住了一夜,陳決本打算第二天就走,但是架不住叔叔阿姨的熱情。

老兩口估計是想兒子了,愛屋及烏之下,就把陳決當兒子一樣對待,好吃好喝地招待,餐館打烊的夜晚還帶陳決去縣城的夜市上吃燒烤,留著陳決過了兩夜。

第三天,陳決沒再逗留,而是告別了二老,沒上縣城去蘭城的班車,而是背上了包徒步往天竹縣郊區走去。

之前來這邊玩過兩次,陳決對郊區的祁連雪山印象深刻,就想著再去看一看。

眼下已經是12月,天寒地凍,祁連雪山到處是冰雪覆蓋的跡象,原本綠意蔥蔥的草原已經是乾枯一片露著褐色,大部分還被清晨的雪霜覆蓋,一條蜿蜒的冰河穿過整片草原。

隨處可見的帳篷和掛著的經幡、哈達,當地臉色黝黑的牧民們正在驅趕著犛牛和羊群,郊區石子路上能經常看見牛羊留下的糞便還冒著熱汽,陳決一邊走一邊看著四周蒼茫的雪山環境,思緒寧靜,只是時不時地回想起那個家園計劃。

走著走著,來到了山腳下一座緊挨牧民草場的寺廟,這邊的寺廟與傳統的寺廟有很大區別。

因為信仰的是藏傳佛教,寺廟中的和尚與少林寺見過的不同,都是穿著深紅深黃衣服的喇嘛。他們手裡或是轉著經筒,或是掐著佛珠,口中念著經文。

陳決練的密宗大手印就是出自這藏傳佛教,於是就對這些喇嘛口中的獨特發音起了興趣,便進了寺廟拜了拜供奉的神佛,轉了轉大號的經筒,看著佛前供桌上依次擺開七個金銀鑲嵌的供碗,碗裡盛放著清水,陳決認出了這是佛教極為少見的七供養,也是獻給佛祖的七淨水。

這七碗水分別代表著:水、火、燈、香、花、茶、飯。

它們象徵著釋迦摩尼成佛前四處化緣時,信徒獻與佛祖的7種貢品。

因為佛法思想中認為水代表空性,可化般若聖果,上可為菩提露水引人入夢,中可為萬千流水,供人洗刷凡身,下可為黃泉一滴忘憂。

道教的水為性,水無常態自逍遙,講究以其形論其性,老君所言的上善若水,就是觀水之態所悟。

只是這七碗水落到陳決眼裡,卻是與之前所學的辟穀功中的七日飲水排毒的理念不謀而合。

想來是釋迦摩尼在化緣得道時,已經入了不壞,同樣明悟了以水淨身的辟穀練法。

盯著那七碗水若有所感,又聽著耳邊傳來的喇嘛頌吟經

文的聲音,陳決便有感而發,找了個蒲團坐下,將揹包一放,便在蒲團上盤腿而坐,雙手在胸前連番恰印變化,口中吐出了一聲如悶雷滾滾般的梵音:嗡啊哞!

這是淨身咒的根本音,也是佛法中代表著天、地、人的三種音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戩空]猴王又美又迷人

君見月

擬化者

蜀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