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三章 壽禮(重寫),重回九零之暴富人生,暮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3月中旬的時候,楚千嶼給趙詠珊打了個電話,叫她下週6中午來家裡吃個便飯,到時候家裡會來1些畫壇上的朋友,正好帶她認認人。
趙詠珊聽言,笑眯眯的答應下來。
雖然老師沒說那天是個什麼日子,但是為人弟子早早就為這1天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那天是老師7十歲的壽辰,趙詠珊早早就開始準備起了禮物。
她準備的禮物自然是自己畫的作品,是1幅賀壽圖——《桃林仙居》。
選擇的畫風是水粉畫,用溼畫法描繪出來,畫面整體明快清爽,很是頗費1番巧思。
遠在鹽城的周慕貞知道楚老壽辰時間後,便開始準備壽禮,準備空運過去讓珊珊帶去賀壽。
這些年來,楚老將珊珊視作自己的孫女1般傳道解惑,周慕貞全看在眼裡,逢上這樣的日子自然是要好好感謝1番的,不過她也知道楚老這人向來淡泊不重金銀。她要是送上1些貴重財物,反倒不和長者心意。
再說,向楚老這般地位的長者,什麼好東西不曾見過,周慕貞思前想後後,突然想起前幾年去江南旅遊的時候路過1個小鎮,那邊開了許多私人工藝坊,她那時閒來無事便進去逛了逛,沒想到1逛便不知歸處買了許多工藝品,其中最驚豔的工藝品便是犀皮漆器了。
說起來也是1樁緣分,那會她和趙驍正好進了1家犀皮漆器的小作坊,看到貨架上擺放的瓷器花紋圖樣很是特別,紋路像松幹又像雲水,還像魚鱗,外表光滑,肌理呈線型環繞,多層不同色彩相疊,細細端詳又愈發精美。
這些年來,周慕貞很喜歡利用休息的時間去全國各地旅遊,雖不敢說走遍5湖4海,但到底也領略了不少文化風光。
當時她很確定自己在市面上從未見過這樣的瓷器。
後來,許是她在貨架前徘徊的時間太久,惹得店裡老闆注意,見她很感興趣的樣子便跟她閒聊了幾句。
在老闆的講述裡,周慕貞對犀皮漆器的瞭解更加深刻。
老闆說,這種漆器興盛於唐宋時期,不過早在3國時期就有製作犀皮漆器的文物出土記錄,可惜到了清後期開始沒落,清晚期和民國基本沒啥人做了,1度被人認定是絕跡的工藝,主要原因是因為製作1件犀皮器的流程十分繁瑣,非常耗費手藝人的耐心,而且犀皮漆對技術的要求十分高,這也導致歷來製作的成品十分少見。
漸漸的,沒有手藝人繼承這門技藝,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項技術便在民間迅速沒落下去,鮮為人知。
不過幸好後來啊,在漆器大師甘而可4十載苦心造詣探索創新下,終於成功恢復了瀕臨失傳的犀皮漆,這才使得這項工藝重現民間。
於是,如今他們這些小作坊也能將這樣美麗繁複的漆器擺上貨架,供人買賣。
周慕貞聽到犀皮漆器的背景故事後感慨萬分。
中華文化是世界4個古老文化體系中唯1沒有中斷程序的傳統文化體系,它像是1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沒有盡頭1直向前流動,浩浩蕩蕩,生生不息。
無論滄海桑田,始終不曾乾涸,永遠保持著茂盛的生命力,而這些生命力便是上下5千年裡1代代的炎黃子孫血脈凝結而成,它彙集了中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所有炎黃子孫在思想和實踐過程中的所能達到的最高智慧高度。
這條不曾乾涸的歷史長河蘊藏著許多藝術瑰寶,靠著1代又1代的匠人們手把手教導、口口相傳,這才得以留存到如今。
但同時也有許多民族藝術瑰寶苦於無人傳承而最終沉沒在歷史長河裡,光芒熄滅,無人知曉。
現在社會物慾橫流,世態浮華,人心不古,世道澆漓。
傳統文化手藝的繼承往往需要從業者付出巨大的努力,更需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