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吳三桂,剃髮來降
橡皮泥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吳三桂,剃髮來降,大明:開局召喚天山童姥,橡皮泥戰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夜,新月半彎。
吳三桂再派八千關寧鐵騎出城襲營,李自成佈下口袋陣,盡起營中大軍,將八千吳軍重重包圍,但關寧鐵騎寧死不屈,雙方殺得難解難分,殺聲震天,血流成河。
及至凌晨,八千關寧鐵騎全部“戰死”!
李自成當眾讚揚他們“忠勇可嘉”,遂命大順軍收斂“屍體”,一具具遷入石河西岸的叢林之中,好生掩埋,俘獲的戰馬卻未入營寨,也都圈在叢林之中……
卻說多爾袞率領滿洲八萬大軍,從翁後轉道向南,日夜前進。
仍然直到四月初六正午,才趕到山海關以東三十里處,正準備停下,派一部兵馬先去探探底細。
這時,吳三桂的信使到了。
來人姓李名豪,是吳三桂的舊部,幾年前因騎馬摔傷右臂,不能打仗,所以雖然仍是千總官職,實際上有銜無兵,但因他是吳三桂帳下舊人,忠心可靠,頗受信任。
李豪的馬鞍上插了一面小旗,上寫——
大清敕封平西王行轅千總!
這讓多爾袞懸著的一顆心落了半截,只要吳三桂肯降,則大事可期。
山海關一役,便輕而易舉。
看了一眼李豪,問道:
“吳三桂差你來有什麼軍情稟報?”
“小臣…”
突然,從西南方接連傳來三響炮聲,如同天崩地裂。
李豪大驚,將話停住。
多爾袞和左右文武官員們也很吃驚,都向西南方面望去,燕山腳下鬱鬱蔥蔥,煙霧騰騰。
又聽了一陣,再無傳來炮聲,多爾袞問道:
“這分明是紅衣大炮的聲音,是平西王守城的軍隊向流賊開炮,還是流賊在進攻山海城?”
“小臣,不知……”
李豪有些緊張,聲音發顫,躬身道:
“臣來的時候,賊軍正合兵一處,似要攻城,平西王正在城頭備戰,因這幾日折損過巨,恐山海關有失,才命臣來見攝政王爺啟奏軍情,出城以後的戰況就不清楚了。”
多爾袞點點頭,他生來謹慎,一路行軍,一路命探子飛報山海關軍情,知道吳三桂乞降未遂,這幾日夜襲又連連受挫,“折損過巨”倒是實情,便笑道:
“平西王差你啟奏什麼軍情?”
李豪躬身道:
“稟攝政王爺,這幾日賊兵已奪了北翼城、撫寧縣城及九門口,那處有唐通五千兵馬駐守,平西王擔心他襲擾攝政王前往山海關的道路,所以特密令小臣速來向稟報。”
多爾袞笑道:
“好好好,唐通不足為慮,但平西王差人前來稟報,足見對大清頗有忠心,本王已命豫親王多鐸與英親王阿濟格率兩旗精兵準備進關,決不會使流賊得逞,你速去回報,好教平西王安心!”
李豪叩首再拜,道:
“謹遵令旨!”
躬身退了幾步,才飛身上馬,向山海關疾馳而去。
吃了吳三桂送來的定心丸,多爾袞心情大好,便不再猶豫,遂命多鐸、阿濟格率兩白旗精銳先去吃掉唐通那一部,全軍疾行跟進。
多爾袞這次幾乎把滿清一半精銳都帶來了:
自己的正白、鑲白旗,多鐸的正藍旗,共五萬人,“三順王”率領的兩萬漢軍八旗和一萬蒙古八旗,從錦州運來的紅衣大炮,尚在途中,約莫遲一日能到。
兩白旗最先抵達,唐通望風而逃。
於是多鐸和阿濟格暫時紮營在距山海關只有兩裡遠的歡喜嶺的南坡,待多爾袞大軍抵達,登高一望,但覺歡喜嶺是個坐山觀虎鬥的好地方,遂命各旗兵馬挨次紮營。
多爾袞的王帳,則設在嶺上威遠堡。
居高臨下,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