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把百分制引入科舉
橡皮泥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九章 ?把百分制引入科舉,大明:開局召喚天山童姥,橡皮泥戰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宏圖果然是為會試而來。
會試第三場,已經在十五日考完了,這三天來,糊名謄錄、校對、對讀的工作已經結束,三場試卷皆呈送各房考官評閱,而最關鍵的“經義”尚未評選出結果。
這時候來,幹什麼?
高宏圖見禮已畢,坐在下首,欠身道:
“啟稟陛下,會試三場已經結束,試卷已經謄錄、收藏,各房考官分頭評閱,預計月底能定下名次,只是……”
頓了一頓,道:
“之前啟東奏請陛下,准予春闈貢士名額為二百一十人。不料陛下神威天降,新朝氣象煥然一新,天下士子云集而來,此次會試共有五千一百三十二位舉人應試,貢士名額略低了。”
原來是為這事兒?
大明科舉的競爭是極其殘酷的,尤其是鄉試進舉人,到了明朝中後期常年維持在3%左右。
也就是說——
一百個秀才,取三個舉人。
到了會試,錄取率才有所上升,畢竟會試可以考三次,而經過百裡挑一的遴選,能高中舉人,已經很優秀了。
自洪武四年,至萬曆三十二年之間,有準確應試人數記載的六十三科會試中,平均錄取率為8.6%。
當然,一開始錄取率並沒有這麼低。
洪武至永樂年,平均達到21.7%,以後則趨於平穩下降,到了萬曆年間,已經低到了7%,天啟、崇禎年就更低了。
這倒不是舉人們不給力,而是隨著社會發展,教育興盛,舉人越來越多,而朝臣空缺卻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所以進士人數常年控制在三百到五百人之間。
分母變大,分子不變,錄取率自然下降了。
但這次朱慈亮把留級生也叫來了,各地落第舉人,無不欣喜若狂,前幾屆,甚至前十幾屆的老留級生都紛紛趕來,應試的舉人有足足五千一百三十二位,只取二百一十人,顯然不夠。
4%的錄取率,連平均線都不到!
這倒是意外了,純屬誤判,之前內閣皆以為朝廷現在只有半壁江山,就算有留級生參與,應試的舉人,也應該不超過兩千,取二百一十人都嫌多了……
他們低估了舉人們的心氣!
這次來考試的舉人,年齡最大的都八十二了,第三次落第是在三十一年前,也就是萬曆四十一年。
那一屆的狀元,是周延儒。
三十一年前,周延儒年僅二十四歲,就連中會元、狀元,著實驚才豔豔,可惜不學好,結黨營私,傾軋朝臣,欺君誤國,兩年前被崇禎賜死,只有五十五歲。
不料,同屆留級生,居然還活著呢?
而且還又來考試了……
這不是個例,今年春闈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留級生,足足八百多人,這些人恐怕不是想當官,只是想博個進士功名,光宗耀祖,將來躺進棺材板兒,也能瞑目了。
朱慈亮想了想,問道:
“高閣老認為,新增多少名額合適?”
既然人數增加了,錄取名額再添一些也無可厚非,反正朱慈亮也沒打算重用他們,第一次舉行春闈,倒是不能打擊讀書人的積極性,算是千金買馬骨了!
高宏圖躬身道:
“啟稟陛下,啟東與臣,會同各房考官商議,暫請陛下再增設一百五十人,略高於崇禎十六年春闈,以彰新朝氣象!”
新增一百五,那就是三百六十人?
朱慈亮心算很快,不過幾息,已經算出錄取率正好是7%,比天啟、崇禎兩朝都高,與萬曆時期持平。
於是,點頭道:
“準了!”
高宏圖大喜,俯身道:
“謝陛下隆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