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章 加耗歸公,朱棣重生土木堡,崛起的石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于謙卻是搖頭,道:“早已經不是了,支運法弊端極大。”
自己搞的漕法,弊端極大?
朱棣有點兒不樂意聽了,臉色澹下來,問道:“朕也確實覺得支運法不符合眼下,可你說弊端極大,朕倒是好奇了。”
“永樂年漕法行支運法,你剛才也說了,民運只佔了四成,各地農戶參加運糧即免納當年稅糧,納當年稅糧則免除運糧,其運費計算在支運糧內。”
“這麼好的政策,對百姓幾乎毫無加徵,到底怎麼個弊端極大法兒?”
于謙也明顯注意到皇帝語氣有了些許變化,似乎是有些不開心,但也沒想太多,他解釋道:
“行支運法在賦稅上的確對百姓沒有攤派和加徵,這是太宗皇帝愛民之德,但下放施行以來,朝廷每年為了完成運糧任務,前前後後需要動員多達十二萬的軍人,連年勞苦啊!”
于謙說著,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朝廷雖然對參與運糧的伕役和官軍沒有加徵和攤派,卻有十分嚴格的期限。”
“江南地區遠離京城,該地的農戶為了順利將糧食運往臨清、淮安、徐州等地的官倉,一個往返就需要一年時間。”
“如此之長的運糧週期,已經嚴重耽誤百姓正常農作,以至於蘇松本是富庶的地區,在宣德年間幾乎成為漕糧的窮地!”
聽到這裡,朱棣雖然臉上還不樂意承認,但心裡已經知道,又讓這小子給說著了。
“此外,湖廣、江西、浙江以及蘇州、松江、安慶等的衛軍,為了運糧回衛,每年也都需要駕著空船到淮安運糧,一去一回,又要浪費多少人力和財力?”
眼見於謙還要再說,朱棣連忙伸出手,道:“得得得!朕明白了,算你說的都對了,接下來呢?”
“宣德年間行的新漕法,又是什麼?”
“什麼叫就算臣說的對了?”于謙十分傲嬌的清了清嗓子,眼見皇帝白了白眼,遂道:“宣德四年,行兌運法。”
“所謂兌運,便是各地漕糧運至淮安和瓜州兩地,兌與專門運送漕糧的運軍轉運,運軍由地方衛所派出的漕運士卒組成。”
“河南於大名府兌與運軍,山東則於濟寧兌與運軍,但相比於支運法,兌運法中運軍的運輸費用,都要攤派給農民承擔,不足的就要加徵。”
“宣德五年,始定漕糧‘加耗則例’,即按地區的遠近計算運費,隨正糧加耗徵收,由各地糧長征收,於兌糧時交給官軍。”
“兌運法行至如今,大明上下兩京一十三省大部皆已施行,但仍有相當地區是支運法與兌運法並行。”
“正統一朝,並未對漕法有任何改動,也沒有對各地區到底行支運法還是兌運法有過明確規定,所以地方的漕運,眼下實在是混亂不堪!”
于謙說完這些,不住的搖頭嘆息。
看來問題很嚴重啊!
朱棣全聽完,大致已經明白從自己上一世駕崩到現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大明漕法的變化歷程。
說實話,聽得很鬧心。
得虧這不是在天上,不然自己要恨不得馬上投胎下來幫大明少走彎路,還好,老天給了這次機會。
支運法弊端甚大,儘管朱棣很不樂意承認,但事實就是如此。
于謙提到了要害,支運法雖然不攤派百姓,但卻讓百姓和運軍每年來回走兩趟,江南地區的,一來一回就要一年多。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至於兌運法,朱棣聽著,也覺得問題不小。
宣德年間好聖孫施行的兌運法的好處,是讓江南一帶的老百姓直接將糧食交給負責各地區的糧長,再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