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3)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分卷(73),廢太子生存指南(穿越),尋香蹤,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80章 密探
治平元年五月, 梁王叛亂。朝廷與西戎聯手鎮壓叛亂。
七月初,梁王兵敗,渡江逃逸,不知所蹤。
西戎佔梁州不退, 安國與西戎和談, 割梁州城以北給西戎,向西戎稱臣, 每年向西戎進貢歲幣, 計白銀百萬兩, 絹四十萬匹, 茶葉十萬斤,珍珠四鬥。
安國國庫虧空,無力進貢,遂調整稅賦, 在原來基礎上增加兩成。
是歲七月中,長江上游暴雨, 洪水漫堤, 倒灌沿江各州。房屋倒塌無數, 溺亡者不計其數, 無數已經成熟的水稻不及收割,全部被淹。
洪水三日後方退,成熟的稻穀全都漚爛在田裡, 很多地方顆粒無收。
一時間流民無數,官府依舊橫徵暴斂。漸漸地,各地傳出與虎謀皮, 殺兄弒父, 治平不治, 分崩離析的童謠。
無數流民集結官家糧倉,要求賑災放糧。
官府一邊放糧賑災,一邊高價賣糧。放的少,賣得多,目的是為了聚斂白銀。
然而就算是高價糧,許多百姓依舊買不到。有的地方官商勾結,糧商從官府購出糧食後,糧價加倍出售。
最先發生流民暴動的便是吳縣。吳縣歷來是安國的糧倉,沃野千里,一年兩熟,吳縣極其富庶,這次洪水,並沒有動搖吳縣的根基,百姓家中尚有餘糧。
正是因為吳縣富庶,又有安國最大的糧倉,周邊的流民很多都集中到了吳縣,以為就算是靠乞討,也不至於餓死。
然而吳縣百姓存糧也有限,剛開始還能施一把米,到後來絡繹不絕的乞丐讓百姓也承擔不起,一把變成了一撮,最後變成幾粒,到最後是大門緊閉,一粒也沒有了。
而吳縣又是官商勾結最為嚴重的地方,糧商從糧倉買出糧食,翻倍賣出,再回饋部分給官府。
不知道是誰揭發出這一系列操作,流民暴怒,衝擊糧商與官府的糧倉搶糧。
吳縣是蕭禕的大本營,有重兵把守,所以暴動的流民很快就遭到了官府無情的鎮壓。一群手無寸鐵的流民很快就被衝散,也有不少人被抓甚至死傷。
但很快就出現了組織更為嚴謹的暴動,流民手持棍棒、鐵農具和石頭,再次襲擊糧倉。當然也換來了更為血腥的鎮壓。
但這只是一個開端,不少地方接連出現了流民暴動,仿若星星之火,迅速燎原起來。
與此同時,蕭禕終於察覺到崖州的異變,從去年趙侖出發去崖州,三月後才收到趙侖的信,說是蕭彧已伏誅,但押送蕭彧首級的船隻遭遇了風暴,船翻了,首級也沉入了大海。
當時他心頭那叫一個快慰,根本就沒有懷疑。因為趙侖同時送來的還有不少珍寶,都是海外才有的稀罕物,比如龍涎香、象牙佛雕、玳瑁佛珠等。
當然,這些珍寶都是蕭彧和裴凜之準備的,投其所好。蕭禕也好佛,不管是為了博取景平帝的歡心而信佛,還是為了心安而信佛,反正送這個就沒錯。
蕭禕果然沒有起疑心。而且從那之後,每次趙侖的公函送抵京城,隨信都會有一些海外的小玩意兒,除了給蕭禕的,還有給太后的。
蕭禕自然不會疑心如此忠心孝順的趙侖已經換了個人。
然而這個趙侖小處做到無懈可擊,關鍵時刻卻犯了大錯。催繳的糧食一粒都沒有,發出的聖旨也杳無音信,如石沉大海。
催繳珍珠的聖旨也發了兩道,還是一點回應都沒有。
蕭禕派出密探前往崖州去刺探情報。密探剛一登陸,便被港口的盤查人員發現了。
自從趙侖死後,裴凜之就一直非常留意往來崖州的船隻。每一艘靠岸的船隻都要經過嚴格盤查,防的就是京城來的密探。
當然,在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