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麒麟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腹心,逐北鹿,我家麒麟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寧聞之欣然出城,將齊軍士卒盡數免罪收降,如此前軍都城中一般願歸家中可計口授田,以安其心。
對於眾多降將,他卻是予以嚴厲肅清。
凡被迫起兵反叛,不曾肆殺百姓者,皆任其離去亦可接納入安北軍效力。而曾欺壓百姓,燒殺搶掠者、受葛榮重恩卻悍然背叛者,都以罪論處,不留絲毫情面。
只是在其死後,對所留子女族人予以善待。
又查收偽齊金庫、糧府以及田地、牲畜無算,將之作為日後施政所用。
其中自然有葛榮建齊以來,各地世族豪強所獻,尤其是良田牲畜,對此無論是張寧還是諸族都默契不提。
恩威並施下,降將降卒徹底歸心,不敢再有它意。
安北軍中有功將士也受拔擢賞賜、在五關處力戰不敵,最終傷重昏迷間被親卒抬走的白樓與尉遲俟兜則功過相抵,只以罰俸作為處罰。
同時張寧又以此為戒,嚴令麾下諸將不得再有輕敵。
隨後兩月安北軍盡得幽、平之地,餘下曾以死固守的諸郡叛逆見大勢已去,也都傳檄而定。
待兩州安穩,張寧下令遷鎮北軍府、北道都督府至幽州燕郡薊縣縣城。
經商議都督府廣授官職,各州郡主官因之多有變動調任。
治下六州刺史分為蔚州刺史吳之甫、燕州刺史湯於顯隆、幽州刺史盧琇、安州刺史田修、營州刺史陸士謐、平州刺史薛難。
其中吳之甫為都督府元老,盧琇、田修出身世家大族,湯於顯隆、薛難、陸士謐皆為原朝廷官吏,或是中原世族族人或是當地大儒大賢。
而各地郡守縣令則多以都督府吏員以及世家豪強所任,以使張寧的政令可以直抵百姓。
儘管如此任命會有不可避免的隱患,對於張寧而言卻已是最恰當適用之舉。相信待到各善政的推行,以及郡學普及會有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等來出頭之日。
介時張寧定然不會吝惜授以官職。
這期間都督府最為重視的,實際還是鮮卑、敕勒以及匈奴等族與漢人的和平相處。
自孝文帝大力推行漢化後,各族大致已無過多紛爭,只是隨著遷都之後老一輩的六鎮鮮卑貴胄權力突失,漢人門閥的崛起,鮮卑與漢人的衝突才又激化。
這其中又牽扯到素來飽受壓迫的敕勒人,以及反叛後各支叛軍天然以本族族人為主,與其他各族叛軍相互吞併廝殺的事來。
面對如此局面,都督府採納安州州都陳守教之策,強遷各族混居。
以三長制為基本治理單位行檢查戶口、徵收租調、徵發兵役與徭役之職的同時,對其行同伍具榮法。
既保證五家為一鄰時,鄰長需要承擔起幫助其他家耕作生產的職責,起到幫扶主要勞動力去服兵役的家戶。而其中各家服兵役的男子,則要至少兩人在同一伍中,以能夠互相照應,建立起袍澤情誼。
如此經歷數次兵役輪換後,各家就會有相同的利益與身後的情誼作為維繫,大大減少各族間的矛盾。
各地郡府縣衙務必對此進行巡察,但有欺壓之事的,必嚴懲禍首。
同時三長制中,由鄰長、里長以至黨長、縣吏的升遷都憑此作為考核。
因張寧本是漢人出身,其麾下各大將如斛律金、切思力拔等各為敕勒、匈奴人,從來沒有輕視欺辱之事傳出。
何況漢人世受儒家與佛法薰陶,哪怕儒今日這般在張寧治下地位驟然,亦很少出現主動欺辱它族的事來。
自上而下,此法立時得到推行,陳守教也因此受到拔擢,為郡中大吏。
另一方面,先前安北軍雖入燕安營三州,但以整而論仍不過是佔據幾處邊州,哪怕有廣袤的蔚州為基,也僅是一隅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