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麒麟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鎧甲,逐北鹿,我家麒麟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級的武備,哪怕軍鎮衰落歷屆鎮將仍是不敢將其視作貪腐的目標。
“將主,發現了五副筒袖鎧!”
正感嘆間切思力拔從手捧一副軍鎧從庫中竄了出來,前後不過幾息間他已是灰塵汙面,可饒是如此仍難掩笑意:“另有馬鎧一具!!!”
張寧聞言也是一喜,急忙上前察看。
鎧甲從自古至今皆為軍之重器,是受到嚴格管控的,哪怕張寧這種前來懷荒赴任的中原強宗子弟亦是不能擁有。
尤其在如今的南北時期不僅馬鐙等馬具完善,馬鎧亦在此時迅速發展,而隨著以鮮卑為主的遊牧民族入主北地,騎軍也逐漸成為了軍中的武力擔當其中又以具裝騎兵為最。
實際上早在秦漢時就已有馬鎧的記載,根據宋人修的類書《太平御覽?魏武軍策令》記載在官渡之戰中,袁紹軍就裝備了馬鎧。
曹操曾言:“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見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
這裡反映了一個問題,即袁紹有“鎧萬領”,馬鎧“三百具”。而曹操有鎧“二十領”,馬鎧“不能十具”。
顯然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人鎧的數量都遠高於馬鎧,這也應該是當時的普遍情況。其次這也證明雖然漢末群雄戰爭中沿用了馬鎧,但其數量不能與後來的南北朝時期相比。
兩晉之前的馬鎧有兩個主要特點:其一,西晉之前,馬匹非常貴重,戰爭中仍以步兵為主,騎兵數量有限,以至於馬鎧並非主流;其二,當時馬鎧以皮製較多,如今則以金屬為主流。
這些對於熟知歷史的張寧而言早已牢記心中,因此在得知軍械庫中竟有筒袖鎧與馬鎧時根本無法抑制興奮之情。
《宋書?殷孝祖傳》有言:“御仗先有諸葛亮筒袖鎧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便是記載了筒袖鎧的厲害之處。
筒袖鎧為漢末名士諸葛亮所制,是南北朝極為盛行的一種甲冑。
這種甲冑胸背相連,有短袖,由小塊魚鱗紋裡片或龜背紋甲片編綴而成。
與之前的漢甲相比筒袖鎧有個明顯的特點是不開襟,穿時就像穿現代的T恤衫那樣直接從頭部套入。
這樣一來整個鎧甲就沒有薄弱環節。
而筒袖鎧之所以能夠“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除了形制上被改造外,材質上也採用了東漢以來較為先進的百鍊鋼。
這種將薄鋼片反覆摺疊的百鍊鋼技術使鋼鐵技術飛躍發展的同時,也讓甲冑防禦力迅速提升。
這種百鍊鋼技術打造的甲冑堪稱堅硬無比,從三國到南北朝時期的甲冑,皆以此技術為主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