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章 取捨之間,回到明朝當王爺,月關,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凌離開紫禁城,先回了趟內廠瞭解離京這段時間內廠發展的詳細情形,吳傑、黃奇胤、於永三大檔頭聽說楊凌晉升侯爵,官至龍虎上將軍,均欣喜不勝,幾人恭喜一番,這才將內廠如今的發展情形一一稟報。
內廠的情報網已在大明各地全面展開,由於他們獨闢蹊徑,情報網的蒐集層面與東廠、西廠、錦衣衛不相沖突,因此發展極快,見效也甚速,楊凌的耳報神現在已後來居上,成為廠衛之中最具效率的部門。
於永天生一副商人頭腦,他做生意不怕被人佔了好處,內廠類似於股份公司的經營方式,本著有錢大家一起賺的宗旨,不但沒有得罪現有的地方豪紳集團,而且把他們也拉了進來,晉商、徽商、閩商、甘陝馬幫、江南士族乃至京師的勳臣功卿不斷加入,他們的利益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已經隱隱形成了一股極強大的潛勢力。
這股勢力若有需要,可在一夕之間聚集白銀上億兩,亦可在杯籌交錯間影響京師。地方許多官員的看法,它的力量看起來不是那麼明顯,卻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正迅速向大明的政界、士族、商界等各個階層滲透著力量,外人的感覺尚不是那麼明顯,可是身在其中的內廠幾大檔頭卻清楚地知道這股力量是多麼龐大。
楊凌想在官場政壇一展抱負,必然要有自己的政治主張。皇帝能給他的是權力,但是這份權力能否真正發揮功能,能否不在下、平等之產推諉扯皮、荒腔走板,靠得卻是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配合和服從,而內廠現在正在把這些階層的精英和領袖往自己這條般上拉。
火者亞三等傳教士的火槍研究暫時進入了一個瓶頸,想再進一步始終不得要領,眼看大教堂就要完工,幾個傳教士傳教的心思又熱了起來,整日跑去教堂驗看工程進度。負責火槍研究的三檔頭馮唐成績不大,對此頗為惱火。見了楊凌不免有些慚然。
楊凌知道就是在現代各種專門學科發展的極其詳盡的年代,想發明一種新式武器、攻克一個技術難關,都要花上幾年功夫,所謂欲速則不達,他也沒指望區區三兩個月時間新式火槍就能出籠,所以反而要寬慰他幾句。
如今陝西布政使司已開始全面準備試種紅薯和玉米,劉瑾雖對楊凌橫亙在他的權力路上心生怨恚,可是他的鄉土觀念極重。反正有內廠出銀子保證不會讓陝西出現荒年,如果這些作物真有奇效,那是為家鄉父老做下一件莫大功德,所以他對此事極為上心,時時關注陝西試種新糧的事,內廠向陝西起運糧種和教授耕作的農匠時,劉瑾更是極為合作。
閔文建已升任江南道都指揮使司僉事,江南道都指揮僉事共設兩員將領。一個負責練兵,稱為掌印;一個負責屯田,稱為僉書,閔文建現在就是江南道的僉書官,負責整個魚米之鄉的軍中屯田事宜。
閔文建對此並不在行,不過他對楊凌的本事卻推崇得很,對於屯田他既不懂也不會,卻知道嚴格按照楊凌的交代去做,將軍中貧瘠的土地全部改種新作物,又命令士兵開拓了大批本來不適宜種值莊稼的生田,做事可謂不遺餘力。
祝枝山在桃源也在推廣新作物,準備先試試一年兩種,只是他的地方太小,比起陝西和江南道來聲勢就差得遠了。楊凌聽了心中暢快之析。如今看來只有京師這裡力度最小了,可是天子腳下不同別處,文武百官都心存疑慮的情形下的確不適宜太過高調。
否則這些田地就憑內廠數千青壯勞力,要種地還不輕而易舉。楊凌擔心的是上千家佃戶若是沒了事做不免釀成民變,好在成綺韻走前對所買田地的佃戶安排得極妥當,那些佃戶並無人鬧事,都安安份份地領了糧種,跟著師傅學習耕種之法。
楊凌聽了這些介紹滿意地點了點頭,向吳傑說道:“本官今日封爵加官,正是鋒芒畢露,呵呵,同時也是眾矢之的啊,這進諫開放海禁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