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章 利字當頭,回到明朝當王爺,月關,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監對他也言聽計從,只要他肯提攜,還用再受馬文升那般人的氣麼?

不過眼前這人年紀雖輕,南巡時收拾鎮守太監,返京平息內外臣工的攻訐,都是深思熟慮,謀而後動,手段十分的老辣,這可不是尋常人物,不知他要考較我些什麼?

我得有些獨見解能讓他常識,但大略方針又必須和他一致才行,機會難得,我得小心應付了。焦芳想到這裡,就如當年進京趕考一般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把錦墩向前挪了挪,微微傾身,聚精會神地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見,老夫願聞其詳。”

楊凌道:“本官這次下江南,所經歷處大多是沿海一帶,那裡海盜猖獗,據本官瞭解是海民海商因海禁而走私,走私而海盜,這種情形屢禁不止,所以本官一直想不通,所謂堵不如疏,朝廷為什麼不能解除海禁,鼓勵民間通商呢?光以賦稅來說,歲入就何止千萬哪。

本官回京時經過龍船廠,見那裡已一片荒蕪,昔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盛況已不復得見,據說是因為西洋之行耗資靡巨,國力難以承受,所以本官想……”

楊凌看了看焦芳那張滿是皺紋的面孔,說道:“既然朝廷以宣揚國威為主的海運得不償失,也不必夢禁止民間通商呀,雖然朝廷以農為本,也不應抑商過甚,朝中百官難道見不到與各國互通有無的好處?本官百思不得其解,大人能為我解惑否?”

焦芳皺起眉頭,深深地瞧了他一眼,心道:“原來楊大人也不甘寂寞,他想選擇解禁通商來做為政績麼?這可難了。”

楊凌見他捻著鬍鬚半晌不語,神情有些不耐起來,焦芳見狀忙道:“老夫與大人甚是投緣,所以有些心腹的話願意奉告大人,若有不當之處,大人聽過也就算了,有些事……雖然人人心知肚明,卻實在是不便拿到檯面上議論的。”

楊凌精神一振道:“那是,此乃晚輩向老大人求教,你我私下之言,自然不會叫第三個人知道。”

焦芳聽了定下心來,沉吟片刻才緩緩地道:“大人真以為士子們讀書迂腐,見不到通商的好處麼?呵呵,那些只是場面話。且不說民間通商其利之大,就算當年鄭和下西洋時,雖然耗資巨大,遍賞諸國,也並非得不償失。”

楊凌一向聽到的論調,都說是大明下西洋純為宣揚國威,國庫付出極大,卻沒有相應收入,才導致百官反對,一聽焦芳這話不禁有些意外,忙問道:“大人何出此言?”

焦芳淡笑道:“老夫在禮部任職時,曾翻看過永樂年間諸國往來的文諜,依稀還記得一些事情。我大明朝廷不與外國通商,並不代表朝廷不需要咱們自己沒有的東西,不過都是以各國朝貢的方式進行交易罷了。

這其中許多貨物因地域之別,供不應求,所以價格昂貴。老夫舉個例子吧,咱們大明需要胡椒,但是本地不產。由海外諸國進貢,其價抵同黃金,是原產國的二十倍。

永樂五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來,每斤胡椒在大明的市價就降為十倍。至宣德九年,鄭和最後一次從西洋回來,胡椒價格跌至每斤100貫錢,我朝一年所需胡椒何止萬斤,這其中的差價令人咋舌呀。而當時中西交流的貨物多達萬種,國庫為之節省的錢財不可勝數,扣除天朝賞賜諸國和下西洋的耗費,還大有賺頭……”

楊凌奇道:“但是本官怎麼聽說……朝廷禁下西洋是因為財政捉襟見肘,所以百官才群起反對呢?”

焦芳深沉地一笑,目光閃動著道:“永樂年間,內部營建北京城,外部南征交趾,北征蒙元,處處用兵,處處花錢,然而百姓充實,府藏衍溢。這都是史有所載的,江南絲綢業、景德鎮的瓷器,乃至印刷、茶葉、船運、伐木都是因此興旺,何來捉襟見肘之說?

而停止了下西洋之後,國庫反倒處處為難了。英宗年間,稍有水旱,就難以徵調濟民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軍閥:殺敵暴兵,建立無上帝國

池花

風流乞丐俏天子

唐伯虎後裔

日月風華

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