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二章 強大的戰爭能量,狙擊英雄,兵不血刃,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工廠研製生產的,1941年7月始投入對德作戰。當時因高度保密,此炮出廠沒有命名,但是它的炮架上有個生產廠的標誌“k”字母。於是,蘇聯炮兵便浪漫而詩意地給它取了個蘇聯姑娘常用的名字,也是蘇聯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喀秋莎。

“喀秋莎”火力猛,射速快,發射時聲音十分奇特,“啾啾啾”的,在各型火炮中一耳就能分辨出它來。因而,它們還有另一個美妙的名字,叫“斯大林管風琴”。

‘喀秋莎’自從出廠之日起,在戰場上從來也沒有辜負世人對他的期望,它射擊精確,威力巨大,流線造型也很像美麗的少女一般讓人著迷,更可貴的是她多軌聯裝,炮車合一,具有良好的機動效能。

但它唯一的弱點是發射時炮尾噴出巨大的火焰,映紅半邊天,極易暴露陣地,在剛開始擁有的‘喀秋莎’火炮的那段時間裡,就是因為戰士們對火炮的特性瞭解不夠。其他部隊就有過“喀秋莎”營被敵機炸燬的教訓。

所以,當“喀秋莎”配屬到五聖山時,第十五軍寶貝似地呵護著它,平時把它們藏在山洞裡,即使是本部隊的人也不得隨意接近。一旦確定了火箭炮團參戰,第十五軍炮兵指揮所總是先悄悄選擇好陣地,計算出射擊諸元,沿途派出警戒部隊。待一切都準備就緒,火箭炮車才出發。

每次他在志願軍面臨重大戰役時都會神秘的出現,然後神出鬼沒地隱入叢林之中,縱是敵人有飛機偵察,也很難發現‘喀秋莎’的蹤跡。

但是,一旦‘喀秋莎’在上甘嶺戰役中出現,標誌著中國志願軍大規模反擊戰的開始,也標誌著在上甘嶺一線戰鬥中,敵人火炮再也不能肆無忌憚的逞兇了。

於是,首先得益的地坑道中已經緊接了近半個月的戰士們,在我軍強大的炮火壓制下,敵人對我上甘嶺後方的炮火封鎖為之一鬆,藉著這個寶貴的時間段,第四十五師正加緊進行14個損失最慘重連隊的重建整補工作。

藉著炮火掩護的間隙,汪洋帶著七連五名戰士,攜八連李寶成帶著四名戰士回到了五聖山我軍後方。

七連殘餘人員已在597.7高地坑道里堅守了十餘個晝夜,接到團指揮所撤下高地重補再戰的命令,連夜往高地下撤。走到半道上,汪洋瞅瞅自己帶著的的部隊,一個個蓬頭垢面,手黑如炭,衣服破爛得像群叫花子。

心中一酸,汪洋在一個小水窪邊停下,說:“咱們不能搞得跟打了敗仗下來的一樣。都給我洗洗乾淨。你們是新七連的種子,要搞得精神點,和新來的同志見好面。”

聽到這樣的話,戰士們又是喜悅又是悲傷,要知道從那晚反擊戰打到現在,七連200多個兵,一個連長,二個指導員,八個正副排長,還有十幾個臨時指定的排長,都犧牲在北山上了,如今因為戰鬥的需要,七連終又再要重煥青春,他們又怎麼不酸甜苦辣都湧上心頭呢?

戰士們回到五聖山,走在坑道以外,汪洋他們欣喜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貪婪地看著大部隊駐地的一草一木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和感動,當然更讓他們吃驚的是,現在的五聖山陣地完全與他們出發時是兩個模樣了。

記得汪洋當時隨著第四十五師最後的十餘個連長反擊上陣地時,四十五後方除了必須還要堅持的沿線陣地外,山谷中根本看不到幾個人,只要能拿槍,能戰鬥的同志們都上了前線,那時山谷中寂靜非常,汪洋他們一路從駐地殺到597.9高地和573.7北面高地上甚至都看不到一個人。

可是,現在呢?

大規模的反擊就開始了,數個軍團的兵力都匯聚在五聖山沿線陣地上,百多公里縱深的運輸線上,人喊笛嗚,車水馬龍。

一過德山硯,公路上擠滿了無數汽車、馬車。牲口馱的,人扛的,都是彈藥物資,在轉運站卸下,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中國製造

兵不血刃

崩壞之極惡救贖

夢之救贖

無賴皇上之就要拐你來愛朕

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