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狙擊兵嶺,狙擊英雄,兵不血刃,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 “聯合國軍”不知道一旦給志願軍建立起這種防禦陣地的壞處,在冬季時當他們看到志願軍陣地上熱火朝天的工作時,他們也感覺到了危急。

所以還多次發起旨在破壞中朝軍隊正在構築的坑道工事的所謂“高腿櫃作戰”:

把重炮和坦克推進到高地頂上,並由航空兵配合,以重炮和重磅炸彈直接轟擊中朝軍隊的反斜面,並頻繁地施放毒氣。而中朝軍隊初期的坑道工事厚度不夠,坑道口也不夠隱蔽,遭到破壞較為嚴重。

“聯合國軍”向中朝軍隊第一線陣地施放毒氣32次,致使中朝軍隊216人中毒。

敵機就炸燬中朝軍隊坑道42處,殺傷人員236人。

困難來了,敵人也做出了反應,打了當時構築陣地的志願軍將士們一個措手不及。

出現了這種傷亡,讓“聯合國軍”雖然佔到了一些便宜,但他們地沒有認識到當時的中國志願軍卻是一支最善於總結成功和失敗的部隊。

的確,當時由於是志司大力號召所有各軍部都進行了土木作業,但是由於很多部隊經驗不足,很多部隊先擇挖掘藏兵坑道時,由於地質選擇不當,土質鬆軟,所以一遇到炸彈的震動,就容易塌陷,甚至在春季冰雪融化,也會出現坍塌事故,也造成了一些人員傷亡。

想當然,出現了這種情況,那麼志願軍的各部隊也就開始總結起坑道挖掘的經驗了。

志願軍總部向各部隊及時發出指示,要求坑道工事必須達到“七防”的要求,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寒。

志願軍甚至召開的第一線兵團及軍參謀長會議,統一了坑道工事的規格標準,

要求坑道頂部一般厚度在30米以上,坑道口頂部厚度10~15米,能承受住重磅炸彈的轟炸;每條坑道要有兩條以上的出口,坑道內幅員寬1.2米高1.7米。

這次會議統一了思想,使坑道工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技術要求和戰術要求上,都更加完善起來。

至5月底,中朝軍隊第一線防禦地帶的坑道工事和與之相配系的塹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和各種火器掩體等野戰工事已基本完成。全線基本形成以坑道工事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

朝鮮半島上,出現了一個個特大號的“蜂巢”,但是蜂窩裡面可不是蜜蜂,全是等著全力向美軍進攻的志願軍戰士呢!

中朝軍隊除進一步完善第一梯隊坑道工事外,第二防禦地帶的工事基本完成,第三防禦地帶和東西海岸等重點地區的核心坑道工事也已開始構築。第一梯隊6個軍構築坑道190多公里,塹壕、交通壕650公里,各種火器掩體12 180個。加上第二、第三線的工事,中朝軍隊在橫貫朝鮮半島250公里長的整個戰線形成了具有20~30公里縱深以坑道工事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形成了一條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

這種“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防禦體系”,是塹壕防禦體系與支撐點防禦體系的發展,是中朝軍隊對戰爭藝術的新創造、新貢獻。這種防禦體系的形成,不僅使中朝軍隊在防禦中處於主動地位,而且也具有發展進攻的潛力,成為反擊作戰的依託。

敵人的幾次打擊讓志願軍的防禦陣地得到了總結,沒有被敵人的攻擊打弱,反而變得更加的強大,當隨後“聯合國軍”小部隊向志願軍攻擊60餘次,卻無一得手。

一九五二年三月間防禦作戰時,“聯合國軍”平均發射40~60發炮彈攻襲我軍陣地,卻僅傷殺傷中朝軍隊1人。

坑道工事充分顯示了其勿庸置疑的優越性。

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防禦體系在中國軍隊現代化的程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的出現改變了單純憑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被李雲龍拜為大哥

北森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