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戰略轉向(二),民國投機者,有時糊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始了,五年以前你們在作什麼呢?把什麼責任都推給蔣介石,這未免有些不公平。
“我說兩句,”莊繼華忍不住說道:“實際上校長五年以前就開始著手準備抗戰了,西南開發就是這個目的,這一點我可以作證。當時校長就對我說如果打起來,我們肯定擋不住曰軍的進攻,東部恐怕要丟得一乾二淨,軍工企業只能建在西南,所以才有了資源委員會,才有了西南開發。五年下來,我這個學生沒做好,西南開發還沒完全建成,至少還需要五年時間。不過現在西南地區的軍工廠能夠生產汽車、重型火炮、機槍、步槍,能夠滿足五十萬人的裝備,再過一兩年,還能生產飛機、坦克,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這次到京以後,校長數次召見,我們談的都是戰爭,所以我認為校長這次是下決心要抗戰了,絕非消滅異己。”
“文革,恐怕你只看到表面現象,”周e來敏銳察覺莊繼華的情緒,他平靜的看著莊繼華:“廬山上他剛提出解決盧溝橋事變的四點原則,宣佈這就是最後時刻;可隨後孔祥熙和何應欽就公開宣稱,中曰實力差距過大,戰則必亡,這就表示蔣委員長心裡還在猶豫,還是想以退讓求平安。正如你所說,西南開發還需要五年時間,若不是全國上下高漲的抗曰情緒,國民黨內外一致要求抗曰,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讓步。更何況,你們國民黨內還有一股潮流,宣稱抗戰必敗的潮流,這些人活躍在他周圍,影響著他,這是十分危險的,別看他現在比較堅決,可有這些人在他的想法隨時有可能轉變。”
“周主任,我承認我黨內有些人是很悲觀,認為中國打不贏。”莊繼華鄭重的說:“我想這不單單是他們的想法,中曰之間的實力差距擺在那裡,領導者必須考慮這個因素,不能像街上的青年學生那樣,僅憑熱情決定,必須衡量全域性。就說現在開戰吧,我認為我們能打贏,但代價很大,如果能拖上五年,我們可能要少死幾百萬人。當然拖的前提條件是平津必須是我們的,華北不能自治。”
“哦,文革,你認為拖五年時間,少死幾百萬人的依據是什麼?”鄧演達皺眉問道。
“很簡單,五年以後我們的實力更強,按照我的估計,三年以後我們可以組建讀力坦克兵團,可以擁有與曰軍在華北平原正面對抗的實力,如此我們可以保住山東,河南,戰火可能打不到江南;但現在呢?我們沒有,華北絕對保不住,山東山西也保不住。不要說我們軍隊人數眾多,在座的都是軍人,應當清楚現代戰爭不是靠人多就能打贏的。”莊繼華說。
“那你的意思是把平津交給曰本人?”鄧演達努力壓抑自己的怒火,沉聲問道。
“當然不是,”莊繼華毫不畏懼:“我的意思是準備時間越長越好,如果實在避不開,才應該選擇抗戰,校長有所猶豫是自然的,也是每個負責的領導人都會有的,絕非什麼投降。孫子兵法開篇明義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一旦全面戰爭,”莊繼華用腳剁剁地板:“這座南京城能不能保住都還未定,這樣的決策,不能慎重。”
鄧演達真生氣了,他唰地站起來:“文革,我真沒想到,這才幾年,你怎麼就變得這樣懦弱膽怯了,當年守牛行的勇氣那去了!”
“擇生,別動怒,別動怒,有話好好說,文革只是就事論事。”李宗仁連忙拉住鄧演達,把他摁到沙發上:“他並沒有說不打,他只是替他的校長辯解,是這樣吧,文革。”
“嗯,”莊繼華低低的回應一聲:“老師,我的意思是,你們不能用有色眼鏡看校長,好像就希望國家淪喪似的,其實校長是想打的,淞滬抗戰,長城抗戰,校長不是打了嗎,中央最精銳的幾個師都拉上去了。”
“可他最後求和了。”鄧演達冷冷的反駁說:“你能說這次他不會這樣幹?”
“這一點我有信心,校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