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6章 朝廷要南遷?,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憑空就多了五錢。
不要看每石糧食只是增加五錢的成本,積少成多啊!日積月累下來,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想想京師的上百萬人口,還有遼東、宣大等軍鎮的兵員開支,都全部需要透過漕運來進行。這得是多大的一筆開銷啊!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都耗費到哪裡去了?漕運就佔了很大的部分。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算,朝廷每年花費在漕運上的銀子,絕對不會少於一百萬兩的。有些年份甚至超過一百五十萬兩。這也是漕運總督如此搶手的基本原因,那可是一等一的美差啊!只要從中動一下手腳,中飽私囊,私人的腰包,就好像吹氣球一樣的鼓脹起來了。
這筆費用,還不算疏通河道,開拓新河道的費用。如果算上這些,那漕運的開銷,就更加大了。明國朝廷的財政,本來就是入不敷出,要是可以節省這一筆開支的話,財政肯定會寬裕不少。因此,從財政的角度來說,南遷也是比較划算的。
而且,江南的漕運,很容易被切斷。尤其是日後張準控制了山東,漕運被切斷的機率更大。漕運是北京存在的命脈所在,一旦漕運被截斷,北京乃至是周邊的地區,就會慢慢的枯萎,最後完全滅亡。沒有了漕運,就沒有了北京,乃是北國,這幾乎是達成共識了。
面對如此的困境,有人提出南遷,自然是一點也不奇怪了。
南遷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自從宋代以來,江南就是國家的主要糧食和財源輸出地。江南的富饒,那是天下皆知的。什麼蘇湖熟,天下足,什麼賣不完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描述的都是江南的富饒。對於明國來說,東南半壁的財源,佔了國家財源的七成以上。
南京周圍都是富庶之地,物資可以就地補充,不需要漕運。江南的水系又發達,水運的成本也低。江南又沒有遭受到戰爭的破壞,生產力可以繼續發展。江南又是東林黨官員的大本營所在,一般計程車紳,對於朝廷的擁護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沒有了漕運的沉重負擔,朝廷就可以節省很多的銀子,節省很多的人力。沒有了蒙古人和韃子的直接威脅,朝廷的軍費支出,也可以削減不少。南遷以後,甚至可以暫時不考慮陝西亂軍的威脅。因為一直到目前為止,陝西亂軍對江南,還沒有實質性的破壞。
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要是朝廷在這種艱難的局勢之下,悍然做出南遷的決定,挽救危局還是有幾分希望的。在拋掉身上的沉重的包袱以後,說不定還可以輕裝上路,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當然,南遷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南遷,就等於是放棄北國了,放棄黃河以北的地區了。在明國的黃河以北地區,北京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北京存在,其他的城鎮才有可能存在。要是北京不存在了,其他的城鎮,也就不存在了。
這樣說可能有點深奧。簡單的來說,就是明國的政治中心,如果不在北京了,那麼,整個北國,都會被迅速的邊緣化,然後逐漸的被人遺忘。因為,無論是從人口,還是從資源來說,北國都不如南國。
這對於一個政權,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的確是非常難受的。要是皇帝不在北京了,安排的守將,到底可以鎮守北京多久,誰的心裡都沒底。尤其是對於做出這樣決定的皇帝來說,被貼上一個懦弱之君的標籤,那是絕對跑不了的。
張準可以肯定,愛好面子的崇禎,一定不會同意這樣的提議的。哪怕他從理智上知道這條退路其實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文官的力量很強大,要是大部分的文官,都贊成南遷的話,崇禎恐怕也是要屈服的。
從歷史的大勢來說,在局勢危急的時候,從北京遷回去南京,其實是可行的。要是崇禎願意南遷,願意到南京主持政務,後來的南明,就不會是一盤散沙,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