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七章 人中龍鳳,我的姐夫是太子,上山打老虎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百姓的顛沛流離,卻是朱棣不想看到的。
如今太平府進行的新政,暫時與天下各省以及府縣無關,既然如此,那麼借重科舉,表達一下對讀書人的看重,給他們先喂一顆甜棗,再重拳出擊,去捶他們方為頂級的帝王之術。
所以,對於此次科舉,朱棣極為看重,命戶部尚書夏原吉為主考,又幾次詢問科舉的準備事宜,且下詔令,命應天府對來京的舉人,定要予以照拂。
一場會試下來,此時民間對於科舉的議論,顯然已經掩蓋了此前太平府出海的事宜。
這其實也可理解的,畢竟這科舉決定著無數人的命運。高中者將成為未來治理天下的大臣,何況……許多讀書人的軼事不少,有很多可議論的空間。
張安世這頭,倒也樂得自己不受人關注。
他要忙碌的事太多了,要掙海貿這一筆錢,卻也是不容易的,各藩國要聯絡,基礎要夯實,錢莊的銀子要撒出去,軍民百姓那邊也要宣講海外的好處。
有太多的陳規陋俗,需要慢慢地化解,也有太多的障礙需要打通。
不說其他,單說松江口海船停靠之後,利用江裡行走的河船接駁貨物,就是一個問題。
松江府也進行了新政,卻遠遠不如太平府開竅。
無可奈何之下,張安世只好懇請朝廷,劃出松江口的一塊土地,作為港口,至太平府管轄之下。
唯一讓張安世所欣慰的,反而是海關的籌建。
于謙這個人,辦事倒很有章法,何況他在郡王府,接觸了大量的公文之後,對於太平府的運轉,早已耳熟能詳。
他雖年輕,做事卻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而且不喜歡張安世或者其他人指手畫腳,卻只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幹。
對張安世而言,這其實也是好事,海關的問題,根本不需要變通,只需要照章來辦來即可。
更重要的是,他也能少操心一些,有了更多時間忙碌其他的事情。
開春之後,朱棣召張安世覲見。
張安世抵達文樓時,方才知道,今日乃是放榜的日子。
張安世對於會試,是少數人裡不甚熱心的人。
這是讀書人的事,好像和他沒有什麼關係吧。
倒是夏原吉,滿面紅光,將榜呈送朱棣,朱棣大抵一看,便道:“此次會元,竟是北人?”
朱棣顯得十分詫異。
眾臣也都愕然,尤其是胡廣,歷來……都是江西籍的考生,包圓了會試和殿試前三的,若是前三之中,有一個不是江西籍讀書人,都屬於意外。
可誰料到,這一次……居然出現了一個北人。
朱棣驚駭地道:“有趣,這個馬愉,乃來州府人,諸卿對此人可有印象?”
眾人默然,眼中都有著茫然。
對於北方的讀書人,大家有印象的並不多。
張安世卻依稀記得,明朝第一個北方的狀元,好像是姓馬,卻不知是不是此人。不過此人生平,照理來說,應該是在下一場科舉中高中狀元的,不應該是在永樂十八年高中。
好像是因此這一次科舉時,進京的途中,因為聽聞母親生病,所以不得不放棄了科舉。
莫非歷史已經改變?張安世的許多藥方問世之後,醫藥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他的母親雖得了病,卻沒有病重到危及生命的地步,所以……原本該在三年之後大放異彩之人,最終提前散發出光芒了。
“此人厲害,不曾想,山東籍的讀書人,竟也厲害如斯!”朱棣整個人滿面紅光。
出於對科舉南北的失衡,現在突然出了一個異數,對朱棣而言,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
同學們來點月票支援一下不,愛你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