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117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再回深圳,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肖申克117,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一開始就陷入僵局。英方並打出“經濟牌”對中方施加壓力,進行討價還價。9月24日,港元收市價為1美元兌9.6港元,達到創記錄的最低點,從23日至24日,短短的48小時內,港元對美元貶值12.9%,對15種主要貨幣平均貶值11.6%。
香港金融體系面臨全面崩潰的危機。頗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頓時引起了香港各界人士對英國企圖以“經濟牌”壓中國讓步的做法提出強烈批評,幾千市民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集會,要求香港當局儘快採取措施,制止港幣下跌,物價上漲。一向標榜客觀中立的《信報》,也發表了題為《損人不利己的險招》的文章,指出:有人認為“不妨亂一下,或許可以加強英方討價還價能力”,其實這是一個“損人不利己的險招”。“港英如果為爭取談判桌上的優勢,再亂一亂,再一次犧牲港人的利益,最後連恐共的人都會反感的。” 在此情況下,港英當局感到不盡快採取措施,收拾局面,必將引起嚴重後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10月15日,港英當局宣佈固定匯率,1美元兌換7.8港元,同時取消10%的港元存款利息稅,以及銀行最優惠利率也由13厘提高到16厘,使港元對美元匯率迅速回升,這場嚴重港元危機,令港人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的“九月風暴”終於過去,英國的“經濟牌”也同時宣告破產。
“再跌一次,讓你們血本無歸才好!”李思明悻悻地想道。
李思明看了從機場買的報紙上的相關報道之後,又一次感嘆這金融學是個很有“錢”途的學問,只可惜,他一點也不懂。要不然,比拍一部賣座的電影要賺多得多。他忘了,這一行的風險更大,說這話頗有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意思。
第二天,李思明和小刀趕往深圳。小刀與李思明分別,直接離開找他的老戰友去了。
深圳的變化,只能說是日新月異,一幢幢大樓拔地而起,寬敞的馬路一條條通向四面八方,來自全國的建設者在這裡披星帶月,也出現了第一批打工者,他們最後成了深圳人。但是深圳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了吸引投資,獲得建設資金,深圳採取出租土地的方式吸引外資,主要是香港的資金。
列寧曾主張“資為社用”,他說:“不怕租出格羅茲內的1/4和巴庫的1/4,我們就利用它—來使其餘的3/4趕上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研究資料表明,蘇聯有2/3的大型工業企業是用美國的技術援助建成的,他們還聘請了一支2萬人的美、德、意專家作為“援軍”。
深圳人找到了理由,香港德興公司,搶先租地5000平方米,建起了德興大廈,香港中國海外投資公司隨後租地3000平方米,建起了海豐苑大廈。但這種做法立刻招致了種種批評。某單位曾經公開組織討論會,主題是:怎樣看待“前線保國防,後方賣土地”?有報紙公開刊登《舊中國租界的由來》,影射特區的“土地出租”就是“租界”。有人公開吹風:“深圳發生了驚天賣國案”。一時輿論紛紛。直到1980年8月26日,深圳才從漩渦中脫身而出,這天,全國五屆人大常委會透過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中,肯定了“國有土地有償使用”。
但是,不僅如此,深圳表面的繁榮卻不得不面對一些置疑:第一,深圳特區在1983年就要結束的時候,沒有做到所說的“三個為主”。資金以外資為主、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產品以出口為主是中央給深圳定下的發展目標,但事實並非如此。第二,有人認為特區賺了內地的錢。有人亦莊亦諧地寫道:“更妙的是,一些上海人跑到深圳買了一把折骨傘,發現竟是從上海送去香港,又轉回深圳的。上海人很高興,說是比在上海買少花了幾塊錢;深圳人也高興,說賺了幾塊錢。香港百貨公司也高興,同樣說賺了幾塊錢,真不知誰見鬼了!阿凡提到井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