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十四、此地埋銀五百兩,皇家娛樂指南,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宣先下到水裡,伸手道:“姐姐下來。”

靜宜仙子抓著周宣的手小心翼翼下水,說了聲:“真清涼。”

周宣道:“我小時候常在這條河裡——”說漏嘴了,趕緊補救說:“我以前常夢見在這條河裡游泳戲水。”

靜宜仙子覺得宣弟說話有點奇怪,不過她現在也沒空注意那些,心思全在周宣的手上和她腳下,周宣的手溫熱有力,抓得她牢牢的,而腳下的鵝卵石卻是那麼清涼光滑。

淌水過河是很普通的事,但對靜宜仙子這都護府閨秀小姐來說,卻是無比新奇,而且又是宣弟拉著她過河,感受真是非常深。

一行人都淌過了豐溪河,穿上鞋襪騎上馬,現在不需要那夥計帶路了,周宣借四面山峰定位,朝東南方向縱馬奔去,也顧不得踩壞稻田,筆直衝過去,奔出三里多路,想找到他故鄉老宅的確切位置,但四野茫茫,實在不可能找得那麼準,只能是大致方位。

這是一大片未開墾的荒地,莽榛亂樹,雜草眾生。

周宣下了馬,叮囑靜宜仙子別下來,怕真的有蛇,他牽著馬逡巡了一圈,在一株大樟樹下雙膝跪下,失聲痛哭,叫道:“爸、媽,兒子再也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三痴、來福等人先後趕到,默默地在一邊看著周宣在樟樹下跪了很久,好一會周宣才起身對三痴耳語了幾句,三痴讓那夥計帶他去看渡口,騎馬跑得遠遠的。

周宣取出兩把小鋤頭,是從客棧帶來的,與來福一人一把,在樟樹下挖了一個深坑,將來福坐騎背上帶來的一個大嘴甕埋進坑裡,甕裡有五百兩銀子和一套越窯青瓷茶盞,希望千年後被他們老周家挖到,發一筆財,哈哈,南唐瓷器,轟動吧!

周宣將大嘴甕埋好後又在上面做些偽裝,鋪些殘枝敗葉,林氏姐妹和夏侯流蘇都很奇怪地看著他做這一切,林涵蘊問:“周宣哥哥,你埋這麼點銀子和茶盞進去幹什麼?要埋也多埋點嘛,埋一萬兩進去,藏寶。”

周宣道:“夠了夠了,五百兩足夠了,留待後世有緣人,走吧,可以回去了。”

靜宜仙子問:“宣弟,你這就算祭過祖了?”

周宣道:“這算小祭,等找到周氏宗祠再行大祭。”

牽馬出了莽榛地,周宣有點依依不捨,頻頻回首,他知道這一離去這輩子是不可能再來了,真是一個人漂泊在千年之外啊。

這時已經臨近午時,天氣異常悶熱,遠處東南面天空有沉沉黑雲。

周宣道:“午後可能要下暴雨,我們趕緊回去吧。”

眾人回到原先的小石壩,只叫得一聲:“苦也!”相隔不到一個時辰,這河水就暴漲了三尺,也不似先前清澈,變得渾濁,水流浩大了許多。

周宣道:“上游下了大雨,豐溪河漲水了,這裡不能過了,從渡口那邊過河吧。”

三痴帶著那夥計正好快馬趕來,也說了漲水的事,當即一起往渡口那邊奔去。

守那邊渡口的艄工是個駝背老頭,古銅色面板,筋骨稜起,說:“再晚一些就要封渡口了,水會越漲越大,不能撐船了。”

周宣一行八人過了河,急急趕路。

一回生、二回熟,靜宜仙子有點習慣周宣和她共騎了,覺得特別安心,很有依靠似的,忽聽周宣大聲嘆氣,忙問:“宣弟怎麼了?”

周宣嘆氣後又是大笑,說:“沒什麼,我是想起埋的那些銀子很有可能便宜了哪個好吃懶做的傢伙。”

靜宜仙子嫣然一笑:“那也是你周大侯爺所賜嘛。”

周宣是渡過了河才突然想起他小時候有個姓黃的街坊鄰居突然暴富之事,那姓黃的平時遊手好閒、好吃懶做,日子過不下去,曾想把一個和周宣同年的小兒子賣掉去,但某年某月突然就發財了,傳言他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