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十八、七夕情人節,皇家娛樂指南,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戶部乎?光祿寺乎?或者直接扛著銀子給陛下送去?”

李煜聽得大笑,那畫舫上的商人聽到有人笑,並不理會,自顧商議如何捐銀助國。

李煜問一邊的周宣:“宣侄,剛才那說話的人不象是胡商阿布啊,不是隻有阿布捐銀五萬嗎,朕已封他為奉直郎了。”

周宣道:“啟稟陛下,臣侄識得此人,乃廣陵鹽商汪士璋,素懷忠義,上次有感於旅居我唐國的一個大食胡商都能捐銀五萬兩,他是正宗的唐國子民,豈能落後,是以慨然捐銀六萬兩,韋相沒向陛下奏聞嗎?”

一邊的李坤忙道:“叔父陛下,汪士璋捐銀之事侄臣知道,侄臣和韋相以為這是小事,不必煩擾陛下,而且已經有阿布捐銀在前,若是每個人捐銀都要稟奏陛下,陛下豈不是不勝煩擾!”

周宣道:“忠君愛國無小事,汪士璋以一鹽商捐銀六萬,卻未得到任何嘉獎,等於六萬兩銀子捐上去無聲無息了,也難怪這些商人會說不知往哪捐銀,捐了銀總得有個說法嘛。”

李堅道:“父皇,宣表兄所言極是,絕不能冷了百姓效忠之心。”

李煜感慨道:“我唐國有如此忠義的百姓,何愁國家不興,回宮即傳命中書省擬旨,依阿布例,賜汪士璋奉直郎之職。”

周宣道:“陛下聖明,陛下請看,那汪士璋還在那慷慨陳詞,並不知道他的命運已經悄然改變,這全是陛下之賜。”

周宣這話奉承得高明,李煜龍顏大悅,他是高高在上司命的君主啊,平時不覺得,這時感受尤為深切。

李堅見父皇心情大好,更進言道:“父皇,唐國商人眾多,還有各國客商附庸而來,有阿布、汪士璋為楷模,必有更多商人忠君報國、踴躍捐銀,兒臣以為這需要形成一項法令,凡捐銀助國的,依法享有種種優惠,諸如賜官(當然是虛銜)、子孫可以科舉入仕等等,以此來鼓勵商人忠君愛國,所得銀兩用以冶煉兵器、購買戰馬、興辦書院、撫養孤寡——父皇以為如何?”

李煜沉吟半晌,問:“如此一來,內庫一年可增收多少銀兩?”

李堅道:“初步估算,有二百萬兩上下。”

李煜吃了一驚:“有這麼多嗎?”

李堅道:“父皇三十年來生息養民,我唐國民眾之富庶猶勝宋國,據戶部統計,經商之民在十萬以上,兒臣以為增收二百萬兩還是低估的。”

見李煜還在猶豫,周宣有點著急,眼望小周後,露出懇求的神色。

小周後分別看了李堅和周宣一眼,莞爾一笑,對李煜道:“陛下是不是擔心商人地位提升,士、農、工三民會有非議?”

李煜點頭道:“士、工也就罷了,主要是農,唯農嫉商,朕憂心此項法令一出,將招致農夫非議。”

小周後道:“自隋唐以來,工、商之民入仕的比比皆是,白居易曾上書武宗‘但恐所舉失德,不可以賤廢人’,陛下也看到了,這些商人頗知忠義,豈能因其是四民之末而阻其效忠之路。”

見李煜意有所動,周宣趁熱打鐵道:“陛下,商人捐資,首先用於軍隊和興修農田水利,這樣可以調劑農、商之間的嫌嫉,法令施行之前,可借邸報進行宣揚,製造聲勢,民眾需要的是引導,如此,政令必通。”

李坤在一邊察顏觀色,雖然他很想反對李堅和周宣的提議,但現在小周後已經表態支援,他如反對實為不智,李堅、周宣籠絡的是商人,佔唐國百姓大多數的卻是農、工,一旦需要,他李坤可借農、工來大做文章,讓李堅、周宣自食其果,當即默不作聲。

李煜終於點頭道:“那好,就讓中書省與門下省協同擬定法令,待機施行。”

立法原是尚書省之權,但唐國未設尚書省,立法之權就由中書省和門下省共同掌握,經皇帝核准生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