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十九、中天八國王,皇家娛樂指南,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一頭霧水,不知敵人是誰?”
左邊那個三十多歲的大鼻子黑袍人道:“譚奇是我派去信州郡公府刺探的,不知怎麼會露了行跡被巡夜的城衛射死,譚奇身手不弱啊,怎會逃不脫城衛的追殺?真是奇怪!龔公,要不今夜由我再去刺探?”
龔公擺手道:“不必了,周宣是送婚使,以後海上同船,要刺探他的機會多得是,目下儘量收斂,不要惹事,太子殿下來金陵首要任務不是娶公主,而是說動唐國皇帝出兵助我漢國剿滅張聖——譚奇就讓唐人作無名屍處理吧。”
……
辰時,劉守素出現在大興宮紫宸殿上,今日是正式朝見,跟隨他來的有漢國的太子太傅和御史大夫,而那位權勢明顯在太子太傅和御史大夫之上的內太師龔公卻沒出現,劉守素的隨行名冊也沒出現這個神秘的龔公。
李煜這邊有三公、兩省,還有連同周宣在內的六位大學士,太子李堅和景王李坤也在場。
劉守素口稱“岳父陛下”,不倫不類,說了兩句廢話,就讓他的太傅代言了。
這漢國的太子太傅姓呂,年過六十了,也被閹割,但舉止聲音還算正常,跪拜後起身道:“唐皇陛下,漢、唐兩國結為秦、晉之好,相互之間自當鼎力支援,若宋國侵犯唐國,我漢國必出兵相助,反之亦然,今我漢國有一事要請唐皇陛下相助——”
周宣在一邊聽這太監太傅說了一大通,原來是請求唐國出兵助他們剿滅漢國叛軍——中天八國王張聖。
張聖之父張遇賢是惠州博羅人,原是縣衙一名小吏,當時惠州境內有數股叛軍,共奉一神,神說“張遇賢是第十六羅漢,當為汝主”,於是幾股叛軍合為一處,共推張遇賢為“中天八國王”,並立國改元“永樂”,置文武百官,所穿衣服一律染為紅色,人稱“赤軍子”,定都循州,南漢數次派兵征剿,對峙四十餘年,竟不能滅,張遇賢病逝後,其子張聖繼位,張聖比其父有才幹,不甘心侷促於潮、惠、循三州之地,近年來招兵買馬,聲勢更盛了,對劉繼興威脅很大,所以才和唐國聯姻,想借唐兵之力夾攻張聖,除此大患。
只聽那呂太傅道:“——唐皇陛下,叛賊張聖的所謂中天八國與唐國的虔州只隔一座大庾嶺,若任憑張聖坐大,不僅對我漢國不利,對唐國也是近憂,請唐皇陛下三思。”
李煜點點頭,讓南漢太子一行先去偏殿暫歇,然後問殿上諸臣:“眾卿都聽到了,廷議,如何答覆漢國?”
三公、兩省、五學士各抒己見,有主張派兵進剿的,有主張按兵不動的,只有周宣閉口無言。
李煜便問:“周愛卿,你即將赴南漢,你且說說該如何應對?”
周宣道:“兩國和親,自當互助,但恕臣直言,漢國朝政腐敗,百姓離心,叛軍蜂起,剿不勝剿,我唐國若貿然發兵去攻張聖,恐引火燒身——”。
李煜微微點頭,問:“依愛卿之見該如何?”
周宣道:“陛下可命駐守虔州的百勝節度使整頓軍馬,作出要出兵的架勢,以此來答覆南漢太子,其實就是守住大庾嶺,不讓張聖越境就行,然後相機而動。”
李煜道:“善,就依周愛卿所言。”當即傳南漢太子三人上殿,說了唐國願意出兵助漢國剿匪。
劉守素大喜,問出兵之期?
李煜道:“今年是公主遠嫁之期,自不好出兵,秣馬厲兵以待明年吧。”
劉守素道:“岳父陛下,小婿準備本月十六日迎接公主回南漢,請岳父陛下恩准。”
周宣吃了一驚,這麼早就要走,那他就不能看著小芷若出生了!
李煜不允道:“朕之愛女遠嫁,哪有如此倉促的道理!”
劉守素道:“岳父陛下,小婿大婚之期已經定下,是九月十六,遲則趕不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