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蟹會,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大禹陵到山陰縣城有十來里路,楊尚源的僕人來回最快也要一個時辰,張原他們當然不耐煩等在這裡,張原拱手道:“楊兄與我們一起登玉笥山吧,重陽登高,可避災禍。”

相傳東漢汝南人桓景得遇仙人費長房,費長房說九月初九這日桓景家中會有大難,當作絳囊盛茱萸係臂,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禍——

楊尚源心情惡劣,冷笑道:“今日我偏就不登高,看看能有什麼災禍。”心道:“我就待在山腳下,你們也一起陪我吧,出不了心頭惡氣好歹也噁心你們一把。”

張萼正待發火,張原止住道:“既然楊兄不願登高,那也由他,就讓馮虎、能柱還有這些轎伕伴他,何時見了銀子,何時讓他走。”

張萼笑將起來:“楊尚源,你以為賴在這裡不走就能把我們也拖住是吧,山陰蠢貨,汝為第一。”吩咐能柱他們看住楊尚源,就是官差來了也不放,收到銀子才放人。

楊尚源怒道:“你們張家欺人太甚!”

張萼道:“對君子講仁義,對你這種卑鄙小人就得使用霸道,就是棍棒——我們走。”

那個與楊尚源交情好的生員拱手為楊尚源說情,挽著楊尚源的手道:“尚源兄,我們還是一起上山吧。”

楊尚源也怕被一群家奴圍住,裝著不情不願的樣子,跟著上山了。

圍觀人眾見楊尚源那副灰頭土臉的樣子,又是一陣鬨笑,也都散了,分道上山。

從大禹陵這邊上香爐峰有兩條路,轎伕路和螺絲路,轎伕路好走,螺絲路難行,張原他們走的就是螺絲路,這螺絲路一千多級石階盤旋繚繞,山道邊就是懸崖峭壁,巉巖突兀,頗為險峻。

張岱、張萼、張原、張卓如兄弟四人走在前面,楊尚源死樣活氣拖在後面,再後面就是張氏家僕和可餐班的十餘人——

張岱對張原、張萼搖頭道:“一人向隅,滿座不歡啊。”

張萼笑道:“不然,看楊尚源他那丑角模樣,讓我大樂。”

那六位生員起先也的確是尷尬不樂,但一趟險路走上來,過半月岩、南鎮殿、翠微亭,到得香爐峰頂,遙望會稽城,心胸一暢,都有說有笑起來,只有楊尚源除外,一直陰沉著臉,與晴朗的天氣對照鮮明。

只待了片刻,峰頂遊人就越來越多,張岱道:“玉笥山離城太近,遊山成了看人了。”

張萼道:“我們趕緊下到翠微亭吧,等下亭子又被人佔了。”

張岱向一同登山的山陰諸生道:“諸位仁兄,在下今日要立個蟹會,請諸位仁兄大快朵頤。”

金秋九月,河蟹與稻粱同肥,正是食蟹的好時節,這幾位生員上山時就看到張氏僕人挑著好幾擔酒菜,其中有個僕人兩隻大籮筐裡都是菜盤大的河蟹,久聞山陰西張庖廚之精甲於江左,張汝霖還著有《饔史》四卷專論美食,西張宴會人所歆羨,所以這幾位生員單聽到“蟹會”二字,就覺舌底生津、食指大劫,連聲道:“有幸,有幸,叨擾,叨擾。”

眾人下到翠微亭,翠微亭外有一片石,闊數丈,光潔可坐,那些張氏家僕挑著兩個爐子、數十斤木炭、還有鍋碗瓢盆,其餘酒菜羅列一片石上,又從南鎮殿那邊挑來山泉水,很快生起火來煮蟹,河蟹無須鹽椒而五味俱全,滾水三沸,蟹肉香味便飄出,河蟹要趁熱吃,冷則有腥味,張岱四人還有七位生員席地而坐,執蟹大嚼,這河蟹背殼如掌而墳起,紫鰲如小拳,掀掉背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甘美豐腴即水陸八珍也及不上——

單單吃蟹則味寡,以肥臘鴨、牛乳酪、琥珀蚶為佐食,菜蔬有用鴨汁煮白菜色如玉版、兵坑筍,果品有謝橘、風慄、風菱、秋白梨,酒就是菊花酒。

那楊尚源起先枯坐不食,冷眼相對,那凜然氣節好似伯夷、叔齊不食周粟一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