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小聘,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口風極嚴。”說道:“合庚帖也正是要看雙方祿命,五行中和,不偏不倚,總能豐衣足食,壽命綿長,若夫妻雙方八字配合得好,則好上加好,更上一層樓,好比男方祿命本只有秀才的功名,娶個旺夫的娘子,那就能中到舉人,這叫相輔相生,哈哈。”

張原也笑,覺得這個清墨山人說話有點意思,便道:“那就請山人為這戊戌男命細細推一推。”

清墨山人抖擻精神,說了一大通,把這一戊戌命造說得封侯拜相、金玉滿堂、妻妾成群、壽享遐年,命好得不得了——

張原心道:“三十年後的鼎革大劫難,影響了很多人的命運,這些算命術士哪裡能算出來呢。”任這清墨山人口若懸河地說,他只含笑傾聽,一言不發。

清墨山人足足說了兩刻時,見這少年神情恬淡、無動於衷,根本沒有因為自己把他的命說得這麼好而喜形於色,心知遇上了個不喜奉承的,便道:“我已細細推算過,這女郎命造雖比這男子大一歲,但二人八字並無明顯相剋相害之處,但山人有一言,逢寅、卯年,不宜婚娶,其餘一概無妨。”

張原心道:“今年是壬子年,寅、卯年就是後年和大後年,嗯,一切順利的話,後年我要參加道試、大後年是鄉試,然後便是會試,這之前的確沒空娶妻,清墨山人真為我算得好,優生優育。”笑道:“清墨先生果然算得妙,那就請寫在這紅紙上吧。”

清墨山人提筆寫上,用帖子封好了,說道:“公子好命,這算命銀錢也相應要多一些,要與這樣的好命匹配是不是?”

張原笑問:“那麼該收多少銀錢?”

清墨山人道:“要一錢八分銀子。”心裡有點忐忑,該不會要得太多了吧,平時也就七、八分銀子——

張原二話不說,圖個喜慶,何必爭這一錢、二錢銀子,讓武陵給清墨山人二錢銀子,清墨山人大喜,送張原主僕出門時又道:“公子命造,納妾早於娶妻。”似乎擔心張原成親太晚會耐不住,少年人血氣旺嘛,故而善意提醒。

張原笑道:“大明律不是規定不許四十歲前納妾嗎?”

清墨山人笑道:“那都是什麼老黃曆了,看看現在的世道,家奴之子都能冒籍科舉、商賈人家可以兩地娶妻,大明律哪裡管得過來,而且四十歲無子嗣方許納妾是指沒有功名的平民百姓,張公子很快就能補生員、中舉人的,哪會有什麼限制——”

張原問:“山人認得我?”

清墨山人“呃”的一聲,說漏嘴了,算命的是最愛打聽事的,張原家離這府學宮不遠,前幾日又在學署鬧出那麼大的事,他怎麼會不認識,裝作不認識是為了方便算命——

清墨山人笑道:“山人是此時才算出公子姓張,乃是鼎鼎大名的東張公子,哈哈,久仰,久仰。”

這個算命先生還頗有諧趣,不算惡俗。

張原袖了那合好的庚帖,別過清墨山人,回家報知母親,張母呂氏甚喜,次日一早便命石雙持了這合好的庚帖給會稽商氏送去,商周德派了一個管事過來商議納采日期,就定在本月初六,納徵則定於下月十二,經過了納采、納徵,這婚姻就算確定下來了。

初六日一早,張原帶著石雙、翠姑夫婦,還有小奚奴武陵,另僱了四個挑夫,挑著小聘之禮前往會稽商家行納采之禮,初一日下的那場雪到現在也未化盡,道路兩旁還能看到雪堆在那裡,沿途民眾得知這是大名鼎鼎的東張公子去向商氏女郎下聘,無不誇羨,紛紛議論猜測聘禮多寡——

嘉靖以前,民風簡樸,納采只用八色果品、茶一盒、酒一罈和白鵝一對,上戶人家禮銀三兩、中戶二兩、下戶不過一兩,而嘉靖以後,奢侈之風漸盛,聘禮日漸豐厚,婚姻只講金錢,尤以江南為甚,納采只是小聘,上戶人家就要禮銀十八兩,其餘酒牲果品加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