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一章 掌嘴二十的婢女,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此前幫助石柱宣撫使馬千乘洗脫冤情一事上與學生有些交情,馬將軍感鐘太監恩惠,又得鐘太監諷諭,便為其在寶石山立生祠,學生覺得這是勞民傷財之舉,卻又不好規勸——”

焦竑搖頭哂道:“刑餘之人,不可理喻,那鐘太監前日還託包副使來求老夫為其生祠作記,他以為天下人都與他一般無恥嗎,早被我一口回絕了”看著張原、宗翼善道:“你二人住在織造署,可莫要近墨者黑啊。”

張原道:“學生以為讀書明理,亦在於感化他人,雖有近墨者黑,但真正的君子,豈不能以自身高潔教化感人耶?”

焦竑微笑,覺得張原憨直得可愛,少年不知世事艱難啊,道理是沒錯,可夫子周遊列國、孟子游說諸侯,以二聖之賢猶不能得售其志,你一個十六歲少年要感化一個利慾薰心的太監,你待如何感化法?

張原道:“凡事在於引導,鐘太監好名,學生就以好義樂善之名來引導他,那鐘太監聽了學生之言,願意把準備擴建生祠的銀錢八千兩用來籌建一座養濟院,以救濟今年受災的貧民。”

焦竑欣喜道:“有這等事,那好極,這是大善舉。”

張原道:“鐘太監仰慕老師的名聲,還是想求老師作一篇碑記。”

焦竑搖頭道:“生祠的碑記作不得,老夫要被人恥笑。”

張原道:“老師未受鐘太監半分好處,心懷坦蕩,何畏他人言,況且鐘太監並非求老師為其生祠作記,是為養濟院作記,太監好虛名,做了善事就想讓人知曉,老師何不勉為其難,促成這一善舉?”

焦竑沉吟道:“老夫一向潔身自好,本不欲與內官有任何瓜葛,但鐘太監這次是行善,就破例一回吧,只是老夫近來精神不濟,這等應酬文字寫著也無趣,張原你給老夫代筆吧,寫好了先給老夫一閱。”

要借重的就是焦竑狀元、文宗的名聲啊,應酬文字由學生代筆也是很平常的事——

張原回到織造署住處,連夜寫了一篇七百多字的《寶石山鍾氏養濟院記》,次日呈給焦竑看,焦竑略作改動,用大幅陳款宣紙寫了,並蓋上鈐印,焦竑雖不以書法名世,但楷書寫來雋永老媚,有晉人筆意,焦竑說道:“這碑記要在養濟院開建後才能刻立,你得督促那鐘太監儘早開工。”

張原持焦竑手書的《寶石山鍾氏養濟院記》去見鐘太監,鐘太監喜不自勝,當即捐出八千兩白銀,在寶石山下選址建養濟院,又去杭州城勸募,那些官僚和絲綢富商現在還是要奉承鐘太監的,短短半月,募銀一萬八千兩,由織造署和杭州府共同籌建養濟院,派專人管理養濟園,一切有條不紊進行——

……

松江府華亭縣龍門寺以西有一座宏麗豪宅,門宇宏敞,畫棟雕樑,朱欄曲檻,美侖美奐,這就是大名士董其昌董翰林的府第,董氏宅第遠不止這一處,在城西的長生橋畔、西北隅的馬耆寺前、還有城郊的白龍潭,董氏宅第、園林十餘處,樓臺亭榭,麗比宮殿——

九月十五日午後,年近六十、寬袍緩帶、容貌儒雅清癯的董其昌正在“畫禪室”作畫,畫禪室是一座兩層木樓,構築精美,是董其昌作畫之所,兩個美婢拂紙研墨侍候,董其昌執筆點染,畫的是一幅橫雲秋霽圖,仿倪雲林筆意,寒林山石,意韻清絕,正畫得入神,卻被急促上樓的腳步聲打擾,董其昌很是惱怒,他作畫是不許人來打擾的,這會壞了他醞釀許久的優雅心境,作畫不是提起筆就能作的,要有作畫的心境才行——

不等那急匆匆上樓來的婢女開口,董其昌就喝道:“先掌嘴二十再說話。”

那婢女臉色慘白,只好左一下右一下打了自己二十個嘴巴,打得臉蛋紅撲撲的,這才委委屈屈稟道:“老爺,二公子回來了,說是在杭州讓人給打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