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一章 掌嘴二十的婢女,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九十一章掌嘴二十的婢女

戰國四公子之首的孟嘗君有個門客名叫馮諼,為孟嘗君去封地薛城收債,馮諼非但沒收回債反而把全部的債券都當著那些債戶的面給燒燬了,孟嘗君很是惱怒,聽馮諼一番解釋後依然不悅,後來孟嘗君與齊王不睦,罷相退歸薛城,薛城百姓扶老攜幼相迎,孟嘗君這才感受到當年馮諼毀券收買人心的好處,這就是著名的“狡兔三窟”的典故——

鐘太監不是那種大字不識毫無自知之明的糊塗太監,心裡也隱隱擔心自己離開杭州之後這生祠會被人給拆了或者挪作他用,他原打算是託張其廉、包涵所等官員幫忙照看,但他也知道自己與這些官員並無深交,若他回京能居內廷高位掌大權,那麼杭州的官吏自會奉承,根本不用擔心生祠被拆,可一旦居冷門監局,誰還會搭理他,這時聽了張原的一番話,豁然開朗,尖聲大笑起來,說道:“張公子堪稱咱家的良師諍友,咱家聽你的,既然杭州百姓稱咱家為西湖功德主,那咱家就再做一次大善事,建一個養濟院——”

太監笑聲有點瘮人,尤其是在靜夜裡,簡直夜梟一般,張原聽得寒毛直豎,幸好鐘太監很快就不笑了,說道:“張公子,建養濟院要好多銀子吧,咱家雖有些積蓄,可也不能全貼進去啊,明年回京還得四處打點呢。”

張原微笑問:“公公肯出多少銀子買名聲?”

鐘太監思忖片刻,咬咬牙道:“不超過一萬兩的話,咱家還能籌措。”

張原道:“那公公就出九千兩銀子吧,公公,在下還有點私心,想請公公相助。”

“私心?”鐘太監笑呵呵道:“你說,咱家能幫得上的會盡量幫你。”人有私心才好結交嘛。

張原說道:“寶石山下養濟院,公公若獨自籌資興建並收容救濟那些病殘孤獨,怕是一萬兩銀子還不夠,而且公公一人出銀太多還會被一些小人議論說公公貪墨,我以為公公出銀八千兩就足夠,另外的錢物公公可向杭州城中那些官紳富戶勸募,有公公首倡,再募集上萬兩銀子應該不是難事,以後公公回京,這養濟院還得交與官府管理,但只要有焦狀元的碑記在,那籌建養濟院的仁義名聲就永遠是公公的——”

“張公子深謀遠慮,想得周到,想得周到。”鐘太監連連點頭,尚存的一點顧慮這下子也徹底打消了。

張原又道:“前日我曾對公公說過,我族叔祖在山陰建了一個義倉,由我充當社正,但我年幼位卑,至今才勸募到幾千石糧——”

沒等張原把話說完,鐘太監就已明白張原的“私心”,笑道:“咱家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勸咱家出銀九千兩,建養濟院八千兩,另一千兩捐給你山陰義倉是吧,原來這便是你的私心,哈哈——”

張原作揖道:“請公公成全。”

鐘太監感慨道:“張公子,咱家雖是內官,卻也知書達禮,這麼多年從朝廷到地方,閱人多矣,還真是沒見過你這樣沒有私心的,你有古賢人之風,讓咱家由衷敬服——咱家先前說了,一萬兩以下咱家承受得起,咱家就出一萬兩,八千建寶石山養濟院,二千助你山陰義倉。”

銀子由一千變二千,張原當然高興,鐘太監說他沒有私心這絕對是錯看了他,人怎麼能沒有私心呢,只不過他眼光壯闊深遠一些罷了,當下深施一禮:“公公高義,張原代山陰受災民眾拜謝公公。”

鐘太監拉著張原坐下,笑道:“咱家捐助兩千兩銀子,那是要留名的,到時你寫那山陰義倉記得提到咱家的義舉。”

張原笑道:“那是自然,但公公這二千兩銀子還是折算成米為好,如今紹興、杭州米價騰踴,往常一兩銀子可買兩石米,現在只能買一石,但松江一帶卻未遭受旱澇災害,米價穩定,公公是否可以派兩艘官船去松江購買四千石糧運至山陰,這樣山陰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