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七十三章磨鏡焚香說楊妃
日子該怎麼過還得怎麼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可以,這是必要的覺悟,後天下之樂而樂不行,有得樂還得先樂著,張原並沒有因為山陰乾旱而憂心忡忡,不然的話再想到三十年後的事那簡直沒法活了,救災之事他目前只能做到這一步,他已經盡力,問心無愧——
夏麥豐收讓山陰民眾對旱災的嚴重後果估計不足,尤其是富民田主,不認為乾旱能持續多久,他們的對建義倉納糧興趣不大,卻對祈雨很熱衷,出銀錢辦賽社祭神,城郊也是村村禱雨,扮潮神海鬼,民眾爭唾之,張汝霖的第三子張炳芳尤喜熱鬧愛攀比,與兩個侄子張岱、張萼要組織盛大的祈雨賽社,要賽過會稽錢肅王祠的海龍王廟會,就好比龍山燈會冠絕紹興一般,張炳芳叔侄三人要別出機杼,選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要搬演《水滸》一百零八將,派了十來個熟讀《水滸》的家奴到城郊各鄉村尋訪,找美髯客、找黑矮漢、找兇惡頭陀、找胖大和尚、找赤臉紅須漢、找青疤面、找茁壯婦人、找身量高挑面目姣好的婦人,反正《水滸》裡的梁山好漢都要按書中描寫的面目找齊,本縣就不到就到鄰縣找,估計找齊這些人都要兩個月,然後還要置辦衣衫器杖,沒個百多日搞不下來——
張原沒空參與這事,到時有熱鬧看就行了,這也是鄉民喜聞樂見的,看看到時能否借這些水滸人物募到一些錢糧助建義倉?
張汝霖雖是陽和義倉的社首,但並不管義倉籌建的具體事務,這還得張原來管,張原就作為陽和義倉的社正,社正需要處事公平、人所信服者來擔當,張原雖然才十六歲,但卻是縣試、府試雙案首,更鬥垮了姚訟棍,在山陰名頭很響、聲譽上佳,張原做社正也能服眾,魯雲谷行醫忙,就由魯雲鵬來協理義倉之事,十多年前魯雲鵬家產被姚復侵奪後就到了餘姚謀生,學會了數算,會打算盤,這次取回了大部分田產,魯雲鵬也是擁有百多畝良田的小地主了,比較有閒,張原就讓魯雲鵬和瘸腿的柳秀才做義倉的兩個社副,掌管義倉鑰匙和賬簿——
陽和義倉按儲糧一萬兩千石的規模來建造,依照張原的設計,陽和義倉分甲乙兩大倉,因為銀錢有限,今年先建甲倉,乙倉基礎也會一併建好,侯縣令委派縣衙主簿來協助張原督建,縣工科房徵用了十名工匠,建好後縣衙並不參與管理義倉,這是張汝霖與侯之翰約定好的,因為很多義倉到後來往往被官府侵佔,民辦義倉最後成了官府的預備倉,若是遇到廉潔縣令也就罷了,遇到個貪官就全侵吞了,張汝霖並非不信任侯之翰,而是為了長遠計,而侯之翰在山陰任期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所以也不強求要接管義倉——
四月二十七日,張原寫給父親張瑞陽的信託由族叔祖張汝霖以驛遞快信寄往開封周王府,信中張原向父親稟明自己去青浦為姐夫祝壽、回來參加府試並獲案首的經過,張若曦也附信一封寄給父親,問父親何日歸山陰?
張原又給青浦的楊石香和姐夫陸韜各寫了一封信,報知自己府試奪魁的訊息,邀請楊石香和姐夫一道來山陰作客——
五月初一戊午日,陽和義倉在北城牆內破土動工,紹興知府徐時進和山陰縣令侯之翰親臨祝賀,山陰知名鄉紳也大都來看了看,這時只是一堆亂石而已。
張原將營建義倉的日常事務委託給柳秀才和魯雲鵬二人,只有柳、魯二人不能作主的事才來問他,這樣張原就輕鬆了許多,每日依舊讀書、習字,只傍晚時分帶著武陵或者穆真真來到北城邊看看建倉進展——
萬曆四十一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又逢二十四節氣的夏至,山陰與會稽交界的府河照例要舉行賽龍舟,這日一大早,魯雲谷就讓小僮給張原家送來十個雄黃香囊,佩戴著可避蟲蛇,張母呂氏又讓伊亭從十字街那邊買來菖蒲通草雕成的天師馭虎圖案,放在大盤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