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湖功德主,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原道:“面諛之詞聽不得,小子這是聽杭州民眾說的,代為傳言,功德自在人心,百姓私下誇讚才是真正的得民心,平日歌功頌德,畢竟假話多。”
鐘太監連連點頭,感慨道:“咱家只不過修了幾座寺院,百姓就如此盛讚咱家,實在是愧不敢當。”
張原道:“百姓都說鍾公公仁義,在杭州從不擾民,擔心公公回京後另調其他太監來,怕就沒這麼好的日子過,還把鍾公公與蘇州織造孫公公相比,說孫公公在蘇州橫徵暴斂鬧得商人罷市、織戶逃散,據說還激起了民變是嗎?”
鐘太監點頭道:“孫隆啊,蘇州民變鬧得很大,驚動了萬歲爺爺,孫隆也差點掉腦袋,其實孫隆這人極有才學,並非兇惡之人,只是有些事操之過急,才釀成大禍,還好萬歲爺爺寵他,沒過分追究,不然就悲慘了。”
張原道:“能被派往各地織造、監稅的公公都是深得皇帝信任的,也都很有才學,不輸於科舉出身的官吏,公公就是明證。”
這話鐘太監愛聽,說道:“世人都道我們內官不學無術,其實內官也是要讀書的,不讀書的內官只能幹些粗活,咱家十四歲入宮,在內書堂勤學苦讀,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有內官十才子之稱。”
張原心道:“太監也有十才子啊。”問:“不知哪些內官能與公公並稱十才子?”
鐘太監道:“先前說的孫隆便是其一,孫隆很有才學,能書善畫,他制的一種叫‘清謹堂墨’連萬歲爺都愛用,除了孫隆外,還有王安、劉若愚,都極有才學——”
王安這個名字很耳熟,王安是當今皇太子的伴讀,萬曆皇帝駕崩、光宗即位後擢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就是王安提拔上來的,後來反而害死了王安;劉若愚也很有名,是唯一有著作傳世的太監,書名《酌中志》,記述宮闈內廷之事甚悉——
張原問:“那雲南礦監邱公公是不是十才子之一?”
鐘太監笑了起來:“邱乘雲啊,只能算是會識字,咦,你識得邱乘雲?”
張原道:“我也是今日才聽說邱公公之名,小子在運河埠口遇到先祖昔年提刑雲南時的一位故人後裔,就是石柱宣撫使馬千乘之妻秦氏與其幼子馬祥麒,說是要進京告御狀,控訴邱公公——”
鐘太監忙問:“所為何事?”
張原道:“邱公公押解礦銀路過石柱,向土官馬千乘索要迎送銀三千兩,又要馬千乘伐取大紫杉一千株運至其官署備用,運輸一千株數人合抱在大紫杉去雲南,那要多少人力,馬千乘一怒之下,銀子、紫杉都不給,邱公公到了重慶府,就說馬千乘劫了他五萬兩官銀,召馬千乘去審訊,竟下雲陽獄——當然,這都是秦氏與其弟秦民屏的一面之詞,小子不知真確。”
鐘太監皺眉道:“邱乘雲這人咱家是知道他的,比較貪吝,這事怕是不假——你說那馬千乘夫人帶著幼子要進京告御狀?”
張原道:“馬伕人秦氏是苗民,頗受我漢人詩禮教化,所以要進京與邱太監對質,若依石柱那些土民,就要衝進雲陽獄奪回馬千乘了,公公博學多聞,想必也知道川黔那邊的苗民、土民桀驁不馴、民風剽悍,早年播州苗人楊應龍叛亂,朝廷費了很多錢糧、死傷軍士數萬才平定,歷來朝廷對他們都是以恩撫為主,現在邱太監如此誣陷馬千乘,只怕又要激起一場大叛亂,小子聽說此事,想起鍾公公忠義,便要那秦氏之弟秦民屏與我一起來見公公,公公或許有力挽狂瀾之策。”
鐘太監問:“你說那馬千乘的內弟也來了?”
張原道:“就在署門外等候,不敢擾了公公雅興,所以由小子先來探問。”
鐘太監指點著張原笑道:“你繞了一個大圈卻是有事來求咱家,可惱。”口裡說著可惱,臉上卻是笑意不減,可見張原方才這個大圈繞得多麼好,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