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龍門解衣,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派人來接呢。”
小景徽看看小姑姑,又看看張原,說道:“我突然又不想去京城了。”
商澹然伸一根白嫩如蔥管的手指,在侄女齊眉劉海上一拂,問:“為什麼呀,不是整日說著很想坐車、坐船去京城嗎?”
小景徽道:“我和姐姐去了京城,把姑姑和張公子哥哥留在這邊豈不是孤單?”
張原和商澹然對視一眼,目蘊笑意,隨即兩個人都很嚴肅地點頭道:“小徽說得是。”
不料小景徽晶亮的眸子眨了幾眨,說道:“不過我還是要去京城,離你們遠遠的,那樣你們就都會想我,對不對?”
……
二月初八,山陰縣試開考了,張原卯時初就起床,沐浴更衣,一身清爽赴考,武陵提著個長耳竹籃跟著,長耳竹籃裡有筆、墨、紙、硯、一瓷瓶水和幾塊酥蜜餅,縣試只考一天,作兩篇八股,卯時入場後,考棚大門就封閉不許進出,要到午後未時末才會開一次門讓考完的儒童出場,這叫放頭牌,然後又要把門關上,薄暮時放二牌,天黑時就要強行收卷趕人出場,所以說即便張原早早作完了兩篇八股,也要等到未時末才能出來,必須帶點食物充飢——
天矇矇亮就出門,先到西張狀元第,要叫上大兄張岱,張岱是他的廩保,也必須到場的,張岱打著哈欠出來道:“介子,你可欠著我一份保錢哪。”
廩生給人作保,當然要收取一定錢物,一般要兩到三錢銀子,一個縣的廩生也就是那麼幾十個,而參加縣試的儒童有時多達幾千,所以往往一個廩生要擔保幾十上百個儒童,這可就是一大筆收入了,雖說三年只有一次,可也夠滋潤了,當然,必須要給學署教諭送點銀子,不然明年就讓你考四等降級——
張岱當然不耐煩去賺那廩保的錢,他只擔保了張原一個。
張原笑道:“那大兄說小弟該怎麼付你這保錢?”
張岱道:“好好考,後年我們兄弟一起去杭州參加鄉試,你請我喝花酒。”
張原“呃”的一聲,這個大兄可是風月場老手,《陶庵夢憶》裡記載了不少流連青樓的故事,王月生、顧眉、董白、李十娘、楊能這些秦淮名ji都與大兄很有交情,美人緣極好——
張原點頭道:“那好,就這麼說定了。”
張岱哈哈大笑道:“商氏女郎可要罵我了。”
兄弟二人說說笑笑到了學署後面的考棚龍門外,山陰是江南富庶大縣,專門建有考棚,而一些貧窮小縣進行縣試時一般就安排在縣衙大堂或者學署內,山陰縣考生太多,縣衙大堂根本就坐不下,早在嘉靖十二年時就在學宮後建有可容兩千人同時考試的大考棚——
考棚大門叫龍門,龍門外有一個八尺高臺,山陰縣令侯之翰高坐在臺上,臺下胥吏分立,本縣三十名廩生也基本到齊,每一個廩生後面都跟著幾十號儒童,胥吏捧著名冊,一個廩生名下一批儒童,這樣點名相認才不會雜亂,叫到一個儒童的名字,由那廩生認看,相認無誤,應一聲:“某某人保。”這樣資格算是確認了,然後到胥吏處領取考卷,再到搜檢處聽候搜檢,縣試時搜檢不那麼嚴,但也要解衣驗看、脫鞋脫襪,只穿一條短褲,真是有辱斯文啊,不過也沒辦法,不這樣搜檢,那就會作弊成風——
張原看著這黑壓壓兩、三千考生,有的鬚髮都已斑白,有的還是換牙的幼童,有的手裡舉著蠟燭、有的提著燈籠,這都是摸黑就趕來的,笑的、哭的都有,不禁暗自感慨道:“這科舉之路吸引了多少人一輩子嘔心瀝血耗費在這上面啊。”這時也無暇多感慨,心想這麼多人一個個搜檢還不要一、兩個時辰,這何時能進場
侯之翰坐在高臺上,東看西看,看到張岱、張原兄弟了,便低聲吩咐了身邊門禮房書吏幾句,那書吏朝張原方向一看,趕緊下臺走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