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路的少爺突然開口道。

武陵轉頭一看,果然,後院靠東頭那一溜籬笆牆邊的茉莉都開花了,花瓣雪白,綠葉襯托,還有幾朵是紫茉莉,非常醒目。

“少爺,你怎麼就知道茉莉開花了,好象昨天都還沒開?”

“聽,蜜蜂嗡嗡叫,嗅,茉莉花很香。”

小奚奴武陵歪著腦袋看了少爺一眼,少爺的青布眼罩並沒有摘下,武陵心道:“少爺耳朵現在靈得很,一點點細微聲響少爺都聽得一清二楚,不過這似乎不大妙,都說瞎子耳朵格外靈——少爺眼疾能好嗎?”

武陵有點擔心,若少爺眼睛好不了,那可就難侍候了,不說別的,單這每天要聽書就夠他和張彩兩個受的,真是怪哉,少爺以前眼睛好好的不愛看書,現在眼睛有病卻想起讀書來了,這不是折騰人嗎,若眼睛好不了,那讀再多的書又有什麼用,難道還能參加科考!

武陵還覺得少爺自眼睛有病後脾氣也變了很多,起先是大哭大鬧非常狂躁,這也難怪,好好的眼睛突然看不到東西誰不急啊,後來少爺就沉默寡言了,再後來就讓他和張彩兩個輪流唸書給他聽,而且說話口氣也和以前很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呢,就好象少爺突然長大成人了,讓小奚奴武陵生出陌生和敬畏的感覺。

……

投醪河西通府河,南連廟河,在流經紹興府學宮後折了一個大灣,嘉靖二十一年張氏族人出資將河道拉直,這個大灣就成了張氏宅前的內河,張氏族人聚居在河灣兩岸,有一座三拱石橋連線,河東的稱東張,西岸的稱西張,西張富貴,東張貧弱,除了冬至祭祖和一些宗族議事之外,東張和西張來往不多,畢竟血緣關係已在三代之外,親情逐漸淡薄,而且因為貧富和地位懸殊,東張難免卑怯,西張難免驕氣,相處很難融洽,所以也就不怎麼來往。

現在是夏季枯水期,投醪河這個河灣只有淺淺兩丈多寬,三拱石橋左右二拱下面都沒有水,就成了盛夏納涼的好去處。

張原坐在拱橋下的一塊大青石上,聽著流水的聲音,嗅著水氣和野花的味道,感受著習習涼風,眼睛上蒙著的青布罩散發著清涼藥味,這個眼罩是紹興名醫魯雲谷為他特製的,眼罩裡夾有清火明目的藥物。

“少爺,我去拿釣杆來,一邊乘涼一邊釣魚。”

張原聽著小奚奴武陵的腳步聲跑去又跑來,覺得心裡非常靜,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靜,自從兩個月前莫名其妙成了紹興府山陰縣張氏子弟,而且眼睛還有病,張原的驚恐、焦躁、痛苦、茫然可想而知——

一覺醒來回到了四百年前,誰能淡定?

身體也不是他原來的身體,變成了少年人,名字倒是一樣,姓張名原,現在的他還有表字,張原,字介子,生於萬曆二十六年,今年虛歲十五,兩個張原的靈魂融合,就是現在的他,當然,後世的靈魂是主宰。

兩個多月過去了,在幽暗中張原想了很多,繁囂落定,狂躁歸靜,回首前塵雖覺無奈,可既然到了這裡,那就好好活著。

前世的張原喜歡讀書,讀過復旦教授樊樹志的《晚明史》,對萬曆、天啟、崇禎三朝的歷史有點了解,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也讀過,知道萬曆十五年就是公元一五八七年,現在的他出生於萬曆二十六年,今年虛歲十五,也就是說現在是公元一六一二年,離明朝滅亡還有三十二年……

“晚明、江南、紹興張氏,還有什麼?”

一隻小蛙從河灘的雜草亂石叢中躍出,蹦跳近前,把戴著眼罩端坐不動的張原當作泥塑木雕,放肆地跳到張原的鳩頭履上,鳩頭履輕輕一動,小蛙甚是敏捷,感覺危險,迅即躍起,不料有一把大如半邊天的扇子猛地撲下,小蛙遭當頭一擊,打回地面,一隻大腳已舉起,就要踩下——

“饒你去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