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兔亭,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陽報急的,後來得魯雲谷醫治,這才打算等張原眼疾治好後再寫信——

所以張瑞陽並不知道兒子得了眼疾之事,信中說張原年已十五,不要整日只知玩耍,應該進社學就讀了,三、四年後學業有成再參加縣學考試,縣學考試一年一次,只要每次考試名次有進步就好,三十歲之前爭取考中生員秀才,那樣就能食廩免役了……

張原不禁搖了搖頭:三十歲前考取秀才,這個要求是高了還是低了?

呂氏見兒子搖頭,以為兒子不願去社學讀書,忙道:“你父親不知道你的近況,讀書進學的事當然要等你眼睛好了再說,你不愛讀書也無妨,只要我兒眼睛好,讀不讀書都是次要的。”

張原這次的眼疾可把呂氏嚇壞了,兒子如果眼睛好不了,那就連娶妻都難了,所以她只求兒子無病無災,別的都不去想了。

張原微笑道:“孩兒眼睛一定能好的,書也要讀,母親放心。”

“好孩子,好孩子。”兩鬢霜華的張母呂氏眉花眼笑,原兒經此一病,不但懂事知禮了,性子也沉穩了許多,只盼原兒眼疾早日痊癒。

大丫頭伊亭察顏觀色,見呂氏高興,便湊趣道:“少爺已經在讀書了,太太不知道嗎,張彩讀書給少爺聽嗓子都讀啞了。”

都在一個院子裡,張母呂氏怎麼會不知道兒子聽書的事,呂氏雖然高興,卻有隱憂,和小奚奴武陵想法一樣,覺得這兆頭不大好,兒子似乎在努力適應盲眼的生活,她卻不知道兒子現在心靜生智,只要聽過一遍的書大致上就能背誦,有這樣的天賦,不讀書、不科舉豈不是浪費。

呂氏只以為兒子要聽書是為了解悶,道:“張彩、武陵兩個小廝識字不多,讀不過來,不如出錢去僱兩個童生來讀書給你聽,一天約莫一錢銀子,我張家也花得起。”

張原正要開口讓母親不要費心,卻聽張彩在樓下稟道:“太太,止水巷的馬婆婆要拜見太太。”

張母呂氏道:“請馬婆婆進來。”吩咐伊亭去迎接一下馬婆婆。

張原問:“母親,這馬婆婆是誰?”

張母呂氏道:“是上回在大善寺燒香遇到的,馬婆婆人很熱心,聽說你眼睛不好,馬婆婆就說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去普陀山進香才能消災解孽——這次來想必是問我明年二月十九要不要帶著你去普陀山進香的事。”

張原忙道:“母親,兒子眼睛沒什麼大礙了,再養一段時間就會好,普陀山在海外,風浪難測,母親不要去,菩薩各廟都有,心誠則靈,家有餘錢的話扶貧濟困、行些善事最好。”

呂氏打量了兒子兩眼,心想原兒嚐了眼疾之苦真和以前大不一樣了,點頭道:“那就過幾年等你長大自己去普陀進香還願——”

母子二人說著話,馬婆婆上樓來了,六十多歲的樣子,根本不用伊亭扶持,手腳利索得很,未語先笑:“張奶奶,老婆子來打擾了,這位就是府上少爺吧,果然生得俊,天庭飽滿,眉清目——這眼睛好些了沒有,菩薩保佑,少爺的眼疾一定會好的……”

這馬婆婆說話很爽利,象剪刀空剪“嚓嚓嚓嚓”,與張母呂氏寒暄了一會,便說有要事商量,張母呂氏就引著她進房密談。

張原坐在樓廊竹椅上,輕搖摺扇,他現在聽力敏銳過人,母親與那個馬婆婆在房裡低語他聽得一清二楚,沒想到這馬婆婆並非邀他母親呂氏去普陀山進香的,卻是來為他說媒的!

——————————————

新書第十三,差一名就上榜了,書友再給力一下,需要會員點選和推薦票,衝上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