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而知之,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任靠坐在四柱大床上,見張原進來叉手施禮,便欠了欠身,說道:“張原,坐,上茶。”
張原說了侯縣令託他問候的事,王思任點點頭,說道:“我也沒什麼病,就是憂慮傷懷,又有些疲累,休養幾日就好了。”又問:“徐知府請你赴宴了沒有?”
張原道:“昨日已領了府試結票,宴也赴了,若無恩師教導,也沒有學生的今日。”
王思任笑道:“我豈敢居功,以你的敏悟,就算沒有我教你,也能找到別的明師,你總能出人頭地的。”
張原忙道:“老師這麼說,學生就惶愧無地了,學生怎敢作如此忘恩之想。”
王思任道:“是我失言,你莫要多想,為師就是這張嘴得罪人。”
張原道:“學生深知老師人品高潔,世事乖繆者眾,老師不吐不快。”
王思任笑了起來,說道:“你倒真是我的知己,不過你比我圓滑得多,以後前程無限。”
張原道:“學生就當老師這話是勉勵學生吧。”
王思任哈哈大笑起來:“當然是勉勵你,難道我好教你學我這般孤介傲世嗎。”
開懷一笑,愁悶大減,王思任下床趿鞋,讓張原到間壁茶廳坐著說話,張原陪著坐了一會,告辭道:“學生明日再來探望老師,今日辰時末侯縣尊要學生參與商議籌建義倉之事。”
王思任略問了幾句義倉之事,讚道:“好,你參與此事,不僅是行善舉,更能積累施政經驗,對你以後為官一方很有幫助。”
王思任看問題敏銳而深遠,張原大為敬服,王思任顯然是認定張原日後有大作為的。
張原出內院時,王嬰姿跟了出來,張原放緩腳步問:“嬰姿師妹何事?”
王嬰姿道:“無事,就是送一下師兄。”
張原在前廳書房北窗外那叢細竹畔站定,說道:“師妹也莫要因令姐之事過於傷懷。”
王嬰姿道:“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就是苦了我姐姐,又沒有一兒半女,卻立誓要貞節自守。”
張原道:“有子守寡也就罷了,畢竟還有念想,可沒有子女,這如何守寡,在陳家也是毫無地位,日子難過得緊。”
張原這麼一說,王嬰姿眼淚都掉下來了,說道:“過些日子等我爹爹身體康健了,就去蕭山把我姐姐接回來。”
張原點頭道:“這樣最好,有什麼要我效勞的,儘管差人過來吩咐我。”
又說了幾句,張原告辭出門,與穆真真大步會山陰,天果然是陰陰的,沿途都可以看到翹首盼雨的民眾,海龍王廟的鼓聲響起來了,在祈雨。
張原趕到山陰縣衙,幾個鄉紳也是剛到,張原的族叔祖張汝霖隨後到來,縣令侯之翰與縣丞、主簿數人將眾鄉紳迎到節愛堂坐定,張原敬陪末座,侯之翰說了建義倉之事,除了張汝霖,其餘幾個鄉紳都不甚熱心,只表示願捐助幾十石米,這義倉至少得儲糧五千石,不然又抵得了什麼用,這幾個大鄉紳只肯納幾十石米,一般民眾又納得了多少
張汝霖知道這其中的緣故,這是他張汝霖首倡的,又是以陽和為名,這些鄉紳覺得參與此事無名無利——
商議了半天,還是決定由縣上出銀三百兩建倉,地址就選在北城根下,其餘不足的銀錢得由義倉社首自募,社首當然就是張汝霖了。
在縣衙廨舍用了午餐,張原隨族叔祖張汝霖回狀元第,張汝霖坐在涼轎上,對跟在轎邊的張原道:“你看,你給叔祖惹麻煩了,你得想出解決的辦法來。”
張汝霖雖如此說,卻沒有責怪張原之意。
張原道:“是,族孫已有個法子——”
張汝霖“哦”的一聲,笑道:“你且說來聽聽,我看看可行否?”
張原道:“旱災迫在眉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