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章 君子遠庖廚,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千步廊盡頭就是莊嚴巍峨的承天門,承天門外的金水河在朝陽下細波粼粼,河上五座漢白玉石橋如五龍橫亙夭矯,內閣次輔吳道南與禮部尚書劉楚先從最右側的漢白玉石橋上走過,把守承天門的金吾衛當然認得吳、劉這兩位老大人,但還是要按規矩驗看腰牌,然後放行——

過承天門、端門,前面便是紫禁城正南的午門,在端門與午門之間的甬道兩側就是六科給事中的直房,俗稱六科廊,吏、戶、禮、兵、刑、工,每科都有兩名給事中在此當值,給事中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品階雖低,權力很大,楊漣今日就在戶科當值,他已得知會試榜單上張原名列第六,以張原的制藝,高中是意料之中的事,不中才是意外,去年浙江鄉試楊漣作為《春秋》房官取中的九名舉人只有張原一人禮闈連捷,科舉層層汰選,要出人頭地真不易啊——

見到吳閣老和劉尚書從直房門前走過,楊漣心道:“兩位會試主考官這是入內閣述職吧,當考官也真是辛苦,尤其是吳、劉兩位老大人都已年近七旬,臉色灰敗直如大病了一場

吳道南真覺得自己要病倒了,一日一夜,只方才在轎上打了個盹,操勞也就罷了,讓他心力交瘁的是陷害張原的這場舞弊案,更未料到會元沈同和竟然如此討人嫌,引得群情洶洶,想必閱卷時還是有疏漏之處,究其原因是張原首卷被割截,擾亂了他的判斷,他本來是很想擢拔張原為會元的,事情現在到了這一步已是亂成一團,他這個主考官正面臨朝野間強大壓力,目下只有從張原這份遭割截的墨卷入手,即便牽連再廣,也要撕開這黑幕——

在午門再次驗明身份。吳道南與劉楚先進入紫禁城,進午門靠右首是會極門,會極門內便是制敕房、內閣和誥敕房,內閣按慣例除了首輔外,應另有輔臣四至五人,但萬曆三十四年後,原來的閣臣死的死、退的退,首輔葉向高曾上疏一百餘道請補閣臣。但萬曆皇帝就是置之不理。前年東林黨的葉向高因被浙黨攻訐不得不致仕後,內閣只剩方從哲一人,吳道南是去年八月才入閣的。這兩位閣臣所屬黨派比較模糊,方從哲雖是浙江人,但入閣之前一直在野閒居。與浙黨關係並不是很密切,但齊黨首領亓詩教卻是他的門生,而且既為閣臣,想要在黨派林立的京城立足,沒有自己的黨羽人脈怎麼行,所以方從哲也不得不捲入黨爭漩渦,同樣,身為江西人的吳道南本來也不屬哪個黨派,但因為和葉向高關係不錯。又與宣黨的湯賓尹、韓敬有隙,就被浙、齊、宣三黨推到東林的陣營加以攻擊,人在朝中,身不由己啊,想要保持中立幾無可能——

在內閣正堂,年過六旬依然容貌俊雅的內閣首輔方從哲聽了吳道南、劉楚先彙報的會試舞弊案經過,兩道臥蠶眉深鎖。說道:“會甫兄,你執意把一份犯先帝廟諱的考卷取中,這會遭人非議啊,而且此考生並非無名之輩,更容易落人口實。”

吳道南道:“取中之先。我亦不知是張原的卷,是拆號後才知道的。二、三場考卷全在此,中涵兄看看這制藝就知道此生之才。”

方從哲看了張原第三場的策問,讚道:“的確是經世致用之才,考到第三場,猶有這等精力洋洋灑灑縱橫議論,實在難得。”

吳道南道:“我與劉尚書正是為此才不忍黜落,《春秋》一房的房官張鶴鳴、閱卷官徐光啟對照了硃卷與墨卷字跡後,認為首題犯諱有隱情,提出以草捲來驗證,不料聚奎堂隨即失火,草卷全部毀,這分明就是要銷燬證據啊,可見奸人何等的猖獗。”

方從哲問:“能追查到縱火之人嗎?”

吳道南道:“貢院中號軍、執事、雜役、書吏萬餘人,頗難追查,現在只有先確證考生張原是被人陷害的,才好立案追查。”

方從哲道:“那也要等抓到那個謄錄生才能真相大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