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三章 殿試策題,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名的墨卷彌封拆去,書吏看了一眼卷首的名字,清了清嗓子,大聲唱名道:“浙江道紹興府山陰縣張原。”

堂上眾官互相看看,紛紛點頭,張原的制藝果然經得起考驗,雖遭割卷挫折和各種非議,但在這次禮部複試中以其出色的制藝再次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和才學。

副主考劉楚先也是鬆了一口氣,若張原這次臨場發揮不佳導致落選,那真是讓人惋惜,對他和吳閣老這兩位主考官的名聲也很不利,現在張原以複試第一堵住了那些別有用心者之口,乾淨利落,大快人心——

但是,會元沈同和落選了,該如何處置?

主考官方從哲道:“從落卷中把沈同和的卷子找出來。”

幾房考官一起動手拆封,很快找到沈同和的卷子呈到方首輔手裡,方從哲看了首藝,皺著眉頭道:“這篇‘信而後諫’作得甚好,為何不能薦上來?”

堂上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既然方首輔都讚賞沈同和的制藝,那麼又是哪位閱卷官將其黜落的,難道其中又有隱情?

《禮》經房官吏科右給事中韓光祜上前稟道:“這份卷子是下官黜落的,首藝的確上佳,但請方閣老再看看後面幾篇。”

方從哲翻到第二道孟子題制藝,看了破題和起講就暗暗搖頭,明顯與首藝水平相差很多,第三道中庸題作得也不好,幾股大比對仗不明、語意不清,再看兩道經題,沈同和是習禮經的,但第一道經題未能完篇,第二道乾脆空白,這樣的考卷當然不能薦上來——

方從哲指節輕叩書案,沉吟道:“若論首藝,沈同和是有才華的,為何後面如此失常?”

韓光祜道:“趙鳴陽習的也是禮經,而這個沈同和估計禮經都沒通讀過,所以第二道經題不知出處,無法破題,這首藝嘛,以下官妄測,想必是從哪本時文集子記下來恰好遇上就默抄上去的。”

考場抄前人舊文是很常見的事,方從哲便將沈同和的首藝唸了十來句給在座的考官們聽,問:“諸位可知這是哪位八股名家的制藝,歸震川還是唐荊川,此文風格與這兩位大家類似?”

眾官搜尋枯腸,紛紛搖頭說記不得了。

方從哲眼光掃過,看到那個負責拆號的書吏伸長了脖頸欲言又止的樣子,便問:“你有何話說?”

這書吏趕忙跪下道:“啟稟閣老,這篇時文小人曾經讀過——”

堂上眾官都注目這個五十來歲的書吏,方從哲問:“是誰人所作,哪本集子上看到的?”

書吏道:“就是那位山陰張原所作,小吏是在《張介子時文百二十篇》這冊集子裡讀到的。”

眾官面面相覷。

方從哲沉聲道:“莫要胡亂說話,可有證據?”

書吏道:“小吏還儲存有這冊時文集子,可以取來呈給閣老看。”

這書吏就住在禮部後堂廨舍,很快就把那冊《張介子時文百二十篇》取來並翻到這一題呈給方從哲看,方從哲看了兩眼就合上書,對這個書吏道:“你倒是博聞強記。”

書吏恭恭敬敬道:“小吏最愛讀各種時文集子,遇到好的八股文,就當下酒菜。”

這麼一說,堂上的幾個禮部官員都笑了起來,他們聽說過禮部有這麼個人,常常喝著小酒朗讀八股文,還喃喃自語說若此文是我所作,那我豈不是高中了——

其他官吏則面面相覷,沈同和竟然抄張原的舊作,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不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考場上遇到這種題,自己作不好,恰又記得一篇同題好時文,自然就抄上,若不是這個書吏,他們這些考官還真不知道此文是抄襲張原的,只是疑心而已,這也怪沈同和制藝水平實在低劣,以前是全倚仗趙鳴陽,自己連本經《禮記》都不讀,不然的話的這次複試首藝抄一抄,後面幾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