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章 亦師亦友亦情人,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升、蔣士翹二生相見,都是一縣的生員,平時都是認識的,但只是泛泛之交,因為與董氏有隙,陡然關係就密切起來了,一邊飲酒一邊說董氏種種惡行,正說得義憤填膺,忽見那上菜的酒樓夥計“撲通”跪下,說道:“幾位相公認得山yin張公子嗎,小人來福,上月到過山yin。”

金琅之見這酒保雖然體形長大、方面大耳,卻顯得有些粗蠢,問:“你去山yin作甚?”

來福悲憤道:“小人原住長生橋畔,是個竹匠,因房產被董祖源廉價霸佔,老母一氣之下臥chuáng不起,沒上一個月就去世了,小人有冤無處伸張,聽說山yin張公子敢打董祖常,就前去投奔,張公子說他會來華亭,讓小人先回來,待張公子訪得小人確是良善,還會收留小人的,小人是七天前才回來的,一時無處安身,就到這酒樓傭工。”

金琅之道:“張公子現在青浦,過兩天就會來這邊。”

來福歡喜道:“那太好了,小人這回一定要懇求張公子收留。”

金琅之心想張原在華亭也需要人手,這來福大手大腳,熟知華亭市井,跑tui聽差不錯,便道:“那你就在這酒樓待著,待張公子到,我讓人來喚你去。

來福大喜,趕忙磕頭。

金琅之、範昶、翁元升、蔣士翹四人又商議了一會,決定先各自聯絡平日交情好的生員以及與董氏有仇隙的人家,待張原來華亭時,群起控告董氏——

午後申時,範昶回到家中,再讀金琅之留在他這裡的那篇“書畫難為心聲論”,越看越覺得妙-不可言,此文一出,董其昌斯文面具被剝去,世人皆知董其昌之醜,範昶渴望董氏身敗名裂之心迫切,很想讓董氏父子看到這篇檄文,董其昌、董祖常肯定會氣得七竅生煙吧。

範昶越想越急不可待,便叫了三個粗通文墨的家人,連同他自己,將這篇倒董檄文飛快地抄了十幾份,本想讓家人連夜去各得通衢張貼,卻又怕被人發現是他範氏家人張貼的,思得一計,讓一個精明能幹的家僕持這十幾張倒董檄文望月望海酒樓找來福,不說是誰吩咐的,就說這是傳揚董氏父子惡行的,讓那來福到城隍廟、府縣申明亭、鄉賢祠、儒學大門和南北碼頭等熱鬧處張貼,叮囑來福要小心謹慎,莫讓人發現.

來福不識字,聽說是要宣揚董氏惡行,慨然答應,帶著漿糊,捲了這十幾張紙,在夜深人靜時,到處張貼。

範昶次日一早來到離家最近的鄉賢祠前,果然看到祠前粉牆上貼著一張醒目的倒董檄文,已有不少人在圍觀,但識字的人不多,若無一定méng學基礎就是識字也不見得看得明白,都在嚷著問寫的什麼?

範昶便搖搖擺擺走近,問:“都在看些什麼?”

有那識得範昶的人便道:“範秀才來了,範秀才學問高,請範秀才看看這榜文,是不是與官府徵收錢糧賦稅有關,該不會又要攤派吧?”

範昶便將榜文又看了一遍,一句句解釋給眾人聽,眾人面面相覷,中有一人道:“這豈不是說的董翰林董老爺?”

人群紛紛道:“就是說的董老爺。”

範昶見眾人明白了,當即抽身而退,趕去華亭儒學,那裡才是風口浪尖,且看諸生們如何議論?

範昶來到縣儒學,正如他所料,一群生員圍在學宮欞星門前ji烈議論,談的正是這篇“書畫難為心聲論”,這些生員自然不需要範昶解釋,此文雖未提董其昌名字,但只要是華亭人,就知道這此文鋒芒正指董其昌——

晚明諸生好議時事,有董其昌這麼個“人心險于山川”的話題自然要熱烈討論,範昶當即與諸生共議,正議論間,忽見來了兩個打行光棍,上前揭了榜文,問諸生:“這誰張貼的?”

諸生豈會理睬,紛紛喝罵光棍無禮,兩個打行青手不敢惹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