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二章 我有妙計值萬金,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一十二章我有妙計值萬金
五月十六日上午,金琅之、翁元升、蔣士翹主僕十人乘舟離開青浦回華亭,張原、陸韜等人到碼頭相送,張原道:“金兄,你們三人回華亭聯絡諸生還得小心隱蔽為上,暫時不要與董氏起正面衝突,避免遭受董氏打擊。”
金琅之道:“我等理會得,介子兄何時來華亭?”
張原道:“七日內必至。”
金琅之道:“好,我必掃榻相迎。”
送走了金琅之三人,陸韜領著張岱、張原、張萼去佘山察看陸氏桑林和棉田,這是張原提出要去看看的,張若曦也一起跟去,張若曦準備幫著夫君陸韜管理陸氏家族的桑田蠶織——
佘山在青浦縣城以南十五里,那裡的六百畝桑林是陸氏主要的產桑地,還有五百畝的棉田,陸氏在佘山北麓有棉戶七十戶、蠶戶八十戶、織戶兩百二十戶,有花機、腰機、綾機、綢機這些織機共二百六十張,織機數居青浦第一,每年賣出棉布、綢緞上萬匹,陸氏出品的綢緞中有三分之一是採用了提花技術的精品絲綢,這種提花絲綢一匹能賣二、三兩銀子,陸氏蠶織業一年獲純利不下萬兩白銀——
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華亭董氏的家奴和打手不斷來佘山陸氏莊園騷擾,陸氏莊園的蠶戶、棉農也組織了青壯防衛,但這些打行青手多多少少有些武藝,又且心狠手辣,看到人多就跑,人少的就趕來廝打,莊園裡的蠶戶、棉農又不齊心,遇事不敢上前,致使陸氏去年的秋蠶和今年的春蠶飼養大受影響,現在都沒有足夠的蠶絲供應織機了——
這佘山東南邊就是華亭縣地界,華亭董氏僱傭的打行光棍隨時可能來行兇作惡,莊園裡棉農蠶戶的女人小孩連出莊園大門都膽戰心驚,已經有蠶戶準備離開陸氏投奔青浦的其他家族了,這也正是董氏的居心所在,董氏就是要攪得陸氏莊園不得安寧,逼迫陸氏讓出這六百畝桑林——
張原、陸韜一行來到佘山北麓的陸氏莊園,張若曦與幾個僕婦、婢女進園去吩咐棉農準備午飯,陸韜引導張原等人在莊園周圍參觀,陸氏有良田兩千多畝,一大半用於植桑種棉,養蠶種棉比單純種稻麥更能獲利,松江府是大明朝的棉都,號稱“衣被天下”,高收益的農作物種植非常普及,這也是江南雖然富庶但遇到災荒就會糧食供應不足的重要原因——
仲夏的田野,蔥綠一片,佘山西北一側山坡平緩,陸氏的桑林和茶園都在這裡,靠山頂是大片大片的竹林,臨近正午的陽光照射下來,山林青翠,彷彿翡翠碧玉一般璨璨發光。
陸韜道:“這山上竹林的蘭筍極有風味,所以佘山又名蘭筍山。”
張原道:“這是好地方啊,貪得無厭的華亭董氏當然要圖謀侵佔。”
陸韜道:“我陸氏的家業基本就在這裡了,若這六百畝桑林不保,那麼莊園裡的蠶戶、織戶就會散去,陸氏家業就敗盡了,這也是我父不肯用這六百畝桑林換我二弟出獄的原因,若只是六千兩銀子的話,我父還是會忍痛給的。”
正說話間,只見山麓桑林那邊跑出一群採桑女,一個個唬得面無人色,跑得急,髮髻也散了,鞋子都跑脫了,揹著的竹籃也丟棄了,一邊跑一邊喊著“救命啊——救命——”
陸韜驚道:“怎麼回事”急忙大步奔過去,陸大有等幾個陸氏奴僕趕緊跟上,張岱、張萼、張原兄弟三人還有能柱等四健僕,以及穆敬巖和穆真真父女也一起跑過去——
就見那一群採桑女跌跌撞撞奔出桑林,見到陸韜等人,尖叫道:“大少爺,那夥光棍又來了,在追趕我們——”
另一個採桑女見到陸韜少爺來接應,心下稍安,急忙尋看身邊的同伴,著急道:“大少爺,福貴家的小萍和連榮家的阿霞沒能跑出來,怕是被那夥光棍截住了,大少爺快去救她二人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