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四章 爾虞我詐,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生氣得銀牙一咬,拍案站起身,正待發作,喘息了幾下,卻又坐回圈椅,搖頭道:“我也真是無聊,和一黃口小兒慪什麼氣呀。”瞪了薛童一眼,說道:“不識好歹的貨,幾次住在我家,吃了我家多少東西,卻這麼與我說話!”

薛童無賴道:“是你叫我吃的,怪不了我。”

美婦失笑,不再搭理薛童,轉頭看著船窗外,樓船漸漸駛近湖心島,島邊有一條畫舫靜靜的泊在那裡,二船緩緩相併,畫舫上的汪汝謙從架板走到這邊樓船,美婦徐安生迎上前,汪汝謙急問:“如何了?”接過徐安生遞過的張原書帖,看了兩眼,就怒道:“貪得無厭之徒,竟要典我的不繫園,豈有此理!”說著狠狠瞪了薛童一眼,回到他的畫舫,畫舫隨即盪開一些——

畫舫裡,兩個男子坐著飲茶低語,見汪汝謙進來,其中一個年齡與汪汝謙相仿的男子站起身,低聲問:“九兄,那張原怎麼回覆?”

稱呼汪汝謙為“九兄”的男子年近四十,一臉精悍之色,是汪汝謙的族弟,名汪守泰,為歙縣獄吏,甚有手段,另一中年士人卻只是坐著飲茶,頭也不抬——

汪汝謙氣忿忿將那書帖遞給汪守泰,汪守泰看罷,繃著臉露出笑意,說道:“不怕他貪,就怕他不貪,他想要九兄的不繫園,那就典給他,這是我們翻身的良機。”

汪汝謙問:“怎麼說?”

汪守泰道:“典房是要立契約的,是要張原簽字畫押的,還有,等下送銀子去我們也要大肆宣揚,那些翰社書生聽說張原獨得一萬兩,心裡自不會痛快,若張原要分銀子給他們,那就是笑話,坐地分贓嗎,這一萬兩銀子其實就是一個泥潭,翰社的人落入泥潭就全臭了,再有董公子攜銀去求張分守,那這誣陷案就鬧騰不起來,而張原和翰社名聲反而臭了,而且——”

說到這裡,汪守泰停頓一下,嘴角勾起冷笑,續道:“我料那張原見我們大張旗鼓送銀子去,很可能懊悔不敢收,那就正好,銀子還是九兄的,留下臭泥潭讓張原掙扎去。”

汪汝謙眉頭舒展開來,讚道:“四弟果然好計謀!不過那張原要典我不繫園是何意,為何不乾脆逼我轉贈?”

汪守泰道:“山陰張氏好園林是出了名的,那張原自然是覬覦大兄不繫園的紅葉和定香橋,妄圖藉此機會霸佔,卻又擔心名聲不佳,這才提出以七百兩銀子典居不繫園七十年,這是掩耳盜鈴、虛偽卑鄙之舉。”

汪汝謙點點頭,卻問:“為什麼是典七十年,而不是五十年或一百年?”

汪守泰皺眉道:“這個我亦猜不透,或許是張原認為自己還能再活七十年吧。”

“七十年,嘿嘿——”汪汝謙連連冷笑,又道:“可我不能出面與他立典園的契約,四弟為我出面吧,我把不繫園地契先背書給你。”

汪守泰答應了,哂道:“這張原其實稚嫩,九兄放心,這不繫園他張原得不去的,此番若不是理直兄意外被抓,我們本可大獲全勝,如今卻要多使銀子了。”

汪汝謙咬牙切齒道:“使些銀子不算什麼,我就是要這張原身敗名裂,只可惜革不了他的舉人功名。”

這時,那坐在邊上品茶一直不說話的文士開口了:“難說,湯宣城雖在野,但宣黨在朝中勢力依然不可小覷,錢謙益這次難逃言官的彈劾,兩位試想,主考官若出了問題,那以張原為首的考生也難表清白。”

汪汝謙展顏道:“韓兄說得極是。”

這姓韓的文士與錢謙益乃是同榜進士,錢謙益殿試第三,他第一,狀元韓敬,師從宣城湯賓尹,錢謙益文名遠勝韓敬,所以當韓敬掄魁,士論大譁,認為任會試分校官的湯賓尹包庇韓敬,湯賓尹是宣黨首領,於是遭到東林黨的言官交相彈劾,遂在次年的京察中解職還鄉,韓敬在朝中待不下去,也辭官閒居,韓敬認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