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六章 東廠耳目,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怕張原不知道馮琦、李戴是誰,補充道:“馮琦時任禮部尚書,李戴是吏部尚書,這都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事了。”
“公公記性真好。”張原讚了一句,又道:“但這樣一來必起紛爭,沈侍郎或許能借此教案揚名晉升,公公卻是沒有任何好處,處置不當只怕還會有麻煩,因為這南京城是公公治下。”
邢隆連連點頭,冷笑道:“李老尚書不是癱了嗎,沈榷是想謀取南都禮部尚書之位,就在那沒事找事,危言聳聽——既然那兩支槍是張公子讓王豐肅託帶的,那還有什麼罪名拘捕王豐肅,驅逐傳教士,京師都有傳教士,京師都沒驅逐,南都有什麼理由抓捕驅逐他們——立即放人。”就把柳高崖叫進來,讓他連夜去兵馬司提人,記得把那兩支火槍也帶回來。
柳高崖領命匆匆而去,若要等柳高崖回來至少大半個時辰,邢太監已經是哈欠連天了,張原道:“那公公就早點歇息吧,晚生在外衙等著就是了。”
邢隆道:“哪有這樣的待客之禮。”硬要陪著張原說話,還沒過一刻時,就坐在那打起盹來。
張原趕忙讓小內侍扶這老太監去歇息,不然感了風寒可不好。
邢隆也自覺熬不過睡意,打著哈欠道:“歲數大了,這精神頭差,張公子,明日來,明日雜家請你喝酒。”
張原道:“多謝公公,晚生有很多同道赴京趕考的朋友,不好撇下他們,公公美意晚生心領了。”
邢隆道:“明日再說,明日再說。”
張原出到儀門外,在小廳等候,大約等了半個時辰,聽得馬蹄聲自南向北急促而來,在內守備府大門前停下,張原走出二門,柳高崖就已大步進來,抱拳道:“張公子,那兩個西洋人已經從兵馬司帶出來,卑職怕邢公公和張解元久等,所以先快馬趕回稟報。”
張原道:“柳百戶辛苦了,邢公公熬不住困,先睡下了。”
又等了一刻時,幾個番役帶著王豐肅和謝久祿二人來了,王豐肅見到張原,又驚又喜,在兵馬司,柳高崖並未說是張解元要解救他們,只說是東廠要介入此教案,就把王豐肅二人和兩把涉案的火槍從兵馬司提出來了。
一個番役把一隻長條狀木箱呈給張原,木箱頗沉重,張原開啟一看,兩把燧發槍靜靜臥在木箱裡,這種燧發槍大約四尺多長,胡桃木槍托,鋼鐵槍管在燈下泛著幽光,槍管口徑塞得進大拇指,再仔細看,這不是那種轉輪式燧發槍,而是撞擊式燧發槍,張原對槍械知識比較貧乏,只知道轉輪式燧發槍雖然比火繩槍先進,但造價昂貴,似乎也容易出故障,而撞擊式燧發槍卻更簡便易用——
張原心下甚喜,對這種撞擊式燧發槍他是夢寐以求啊,現在終於拿到手了,他要把這兩支燧發槍帶到京城去,請兵部和工部的人按樣式製造,那樣大明軍隊的火器戰鬥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當然,兵部和工部可不是他在山陰的鏡坊,說仿製就仿製,他張原要獲得那個話語權肯定有一番艱難曲折,但有樣槍在手,那就是成功了一半。
柳高崖早已瞭解了案情,讓手下檔頭很快擬了一份案卷出來,就是關於張原託王豐肅從西洋帶了兩支火槍回來的證詞,張原看了看,簽字畫押,就可以把人帶走了。
已經是三鼓時分,張原要帶王豐肅二人離開,向柳高崖道謝並告辭時,那柳高崖卻道:“張解元忠君愛國,卑職很是相敬。”
張原目光一凝,心道:“這個馬屁來得蹊蹺,我救了兩個傳教士,與忠君愛國何干?”
柳高崖低聲說了一句:“三月間,卑職曾到了山陰。”說罷微笑著退後作揖。
張原瞬間就明白了,東廠的一項職責就是監視地方各級官員、士紳名流以及各種有影響的社盟和幫會,三月間翰社在山陰龍山的社集聲勢不小,南京的廠、衛就派人監視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