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北京北京,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創清墨山人見張岱、張原兄弟眼神有異,趕忙解釋說少女董奶茶是他在泗水邊上遇到的,當時他正往運河這邊趕路,雖說身陷饑荒重地,身上銀錢被搶,餓得頭暈眼花,心裡卻是很清楚只有趕到運河邊才有活路,很多災民安土重遷,即使挖草根食樹皮也不肯逃荒他鄉,結果就餓死了——
在泗水南岸,清墨山人走累了,在路邊一株大槐樹下休息,他懷裡還有兩個麥餅,正準備吃兩口充飢再趕路,見一對老夫妻攜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也到樹下歇息,老翁、老婦年近六十,已經餓得走不動路了,一坐在樹根下就喘氣,話都說不出來,這一坐下去想要再站起來只怕很困難了,那少女在抹眼淚,清墨山人見這一家三口可憐,想著此去濟寧應該不到二百里路,只要到了運河邊,那麼多過往客商,以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怎麼也不會餓死,就把兩個麥餅取出來,四個人分食,那老翁吃了半塊麥餅才有說話的力氣,道謝之後問清墨山人哪裡去?
清墨山人說去京城,盤纏被打劫了,但他有藝在身,不妨事——
老翁又問:“有妻未?”
清墨山人道:“尚未娶妻。╱oo”
老翁就指著那少女對清墨山人道:“以我女妻汝。”
清墨山人見少女蓬頭垢面,一雙眼睛卻頗美,有點動心,但還是婉辭道:“在下身無分文,前途未卜,不想連累令愛受苦。”
老翁說話很簡潔,想必是讀過詩書的:“我坐困此,非汝贈麥餅且死,此女託付與汝,我與老妻也可安心往他處謀生。”
老夫婦苦苦哀求清墨山人娶他們女兒,清墨山人只好帶著這少女上路,走出兩、三里路,見這少女只是哭。不耐煩了,又把這少女送回原處,然而大槐樹下已不見那老夫妻二人的蹤影,清墨山人在四周找了個遍也沒看到人,那老夫婦餓得手抖腳軟,這麼一會工夫,又能走到哪裡去呢,只有一個可能:老夫婦自知一家三口聚在一起沒有活路。不想拖累女兒。投泗水自盡了——
少女董奶茶顯然也意識到這一點,跌跌撞撞跑到河岸邊,果然岸邊石壁上遺落一隻布鞋。是她老父的,董奶茶望著河水大哭,這裡河岸陡峭。流水湍急,人一落水很快就會被衝遠,清墨山人沒那個力氣和銀錢去收屍,只好勸慰那少女,兩個人相跟著往西,夜宿廢祠破廟,走了三天,終於到了濟寧,那少女瘦得看上去隨時要被風吹倒似的卻沒倒。清墨山人又病又餓又累先倒下了——
“往西是我的吉地,會有貴人搭救,果然。”清墨山人以這句話結束了他的述說,病餓體弱,說了這麼一大通話已經氣喘吁吁了。
張岱、張原皆嘆惋,山東六郡災情之重、百姓之慘真是讓人心驚,那對老夫婦把女兒託付給一個萍水相逢的人而自己尋死。這是何等的悲哀,老夫婦應該是想,一個在那種時候肯讓出麥餅給他們吃的人或許值得信賴,就是不信賴又能怎麼樣呢!
少女董奶茶嗚嗚的哭,穆真真在小聲安慰她。
清墨山人懇求張氏兄弟順路帶他去京師。張岱道:“京師居不易,你還是回山陰吧。我贈你二人幾兩銀子路費。”
張原卻突然想到自己或許需要這麼一個能裝神弄鬼的人,卜筮之術深入人心,他可以借清墨山人之口說出某些預言,救國艱難,什麼手段都要用上啊,便對張岱道:“大兄,就讓山人隨我們進京吧,也沒多少路程了,回山陰更遙遠。”
張原讓清墨山人在這藥鋪邊的客棧養病,待運河通暢就讓來人喚他一起動身,清墨山人自是連聲道謝。
……
臘月初二,前方航道暢通了,堵在濟寧的上千條航船開始行駛起來,張原讓汪大錘進城把清墨山人和董奶茶接到船上一起上路,那清墨山人服用了三劑小柴胡湯,高燒退後,病大致好了,在船上,武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