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六章 龍山與陶庵,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遊不繫園——
不繫園在西湖西路,毗鄰楊公堤,在園中高處能看到整個西湖,園中建有小碼頭,船可由西湖直駛入園中,不繫園的名氣是紅葉和香,園子靠近楊公堤一側有數千株葉片呈五角狀的楓樹,深秋季節,楓葉紅了,站在湧金門城樓這邊都能看到那一片灼灼似火焰一般的楓林,遊園的舉人們遠遠望見那似火楓林,都不禁喝一聲彩,周墨農笑道:“以後若有機緣,年年秋遊都可來此,典園七十年,哈哈,七十年後吾輩不知還能有幾人健在?”環視左右,說道:“或許只有祁虎子和張社首兄弟這三個人了,其他人最年少的都在二十歲以上,想活九十多歲甚至一百多歲,那從今日始就得拋棄功名去求仙問道,葛嶺就離此不遠,哈哈。”
眾人大笑。
……
張原初五日是請同年遊園,初七日則是翰社雅集,一百多名翰社同仁聯袂走過蘇堤,聲氣相高,意氣風發,這日雅集主要是議定翰社浙江十一郡的社首和社副人選,因為有些中舉的社員已不適合任社首、社副,要離鄉進京,無法管理分社事務,分社社首主管糾彈要約、社副司往來傳置,還有就是共同稽核新會員,所以都要另選社員擔任,張原鄭重要求各分社的社首、社副對新社員的稽核要嚴格、謹慎,無論何人都不得仗著翰社的名頭把持地方訴訟、為害鄉里,若發生這種事,他將傳書各分社,將違反規條的社員革除出翰社,被革除者那時臭名遠揚將後悔莫及——
眾社員又商議翰社平日費用支出由家境富裕的社員捐贈,不能全由張社首一人承擔——
……
正因為有閏八月,所以新科舉人們不用急著準備入京趕考,他們還要編《乙卯浙江鄉試同年錄》,請主考官錢謙益作序,同年錄以鄉榜名次排列,一個舉人佔一頁,該舉人的姓名、字號、籍貫、妻、兒女、祖宗三代姓名、科名、官職,登記得一清二楚,比後世的大學同學錄詳細得多,這《同年錄》由新科舉人自己編錄,由布政使司衙門出銀刊刻印三百冊,每個舉人人手一冊,各位考官以及省、府、縣各衙門也都要留存——
官屬的書坊刻印《同年錄》駕輕就熟速度極快,閏八月十三日三百冊《乙卯科浙江鄉試同年錄》就刻印出來了,一百二十頁,紙張精良,解元張原的大名赫然在首頁,張原,字介子,號龍山,這個號是張原臨時取的,山陰士人以龍山為號的有不少,張原既號龍山,其他人以後只怕得改號了,取號是晚明士人的風氣,一般補了生員就會取號,相互稱呼不以名字,而是以號,這是有身份的象徵,號隨時可以另取,這很象後世作家的筆名,有的作家一生就一個筆名,有的筆名好幾個——
——張岱也為自己取了一個號,叫“陶庵”,張岱母親姓陶,張岱幼時多病,常住在外祖家,現在懷念陶家庭院,所以自號陶庵,張原看到大兄寫下“陶庵”二字,不禁想:那清麗深情的《陶庵夢憶》還會有嗎?
十四日,各房官各歸本縣,各房出身的舉人分別為各自房師送行,臨別感言,師生情誼得到了加強——
既有兩個八月那就有兩個中秋,主考官錢謙益卻在這閏八月中秋的午後在運河碼頭解纜登舟,離開杭州回京城,一百二十名新科舉人都來為座師送行,錢謙益自然勉勵這些門生努力備考、爭取明年會試連捷——
張原也在送行者之列,他看出錢謙益眉宇間有憂色,前一日,錢謙益派人召他去貢院相見,師生二人自然要談起董、汪造謠案,錢謙益本想在他離開杭州前將此案了結,這樣可以清清白白、無牽無掛地回京向禮部覆命,卻未想此案審理困難重重,那汪理直不知得了誰的叮囑,不象那日在貢院前驚惶失措全盤招認,而是咬定是他自己造的謠,說是那日喝多了酒,信口胡言,與董祖源、汪汝謙沒有任何關係,按察使張其廉相信汪理直的這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