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零七章 蝴蝶的翅膀,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尤以齊黨勢大,但沒有了東林這個共同的對手,三黨之間也產生嫌隙,就是一黨之中也有了齟齬,趙興邦就因為周永春擢升為右僉都御史而對方從哲心懷不滿,所以抨擊遼東戰事極為尖銳,同時他也代表了京城士庶急於求勝的輿論,還有,趙興邦也是揣摩萬曆皇帝的心意,萬曆皇帝對此次四路出兵極為關切,期待大捷,對現在這種局面當然是很不滿意的——
果然,三月二十日,萬曆皇帝下詔切責楊鎬,命令四路大軍合兵一處,定要攻下赫圖阿拉,兵部再發小紅旗催戰。
張原上書反對匆忙催戰,建奴主力俱在,又有科爾沁蒙古和東海女真諸部相助,要想剿滅建州女真絕不可能一戰成功,今杜松部與劉綖部已重挫賊鋒,杜松部可回屯瀋陽,重築撫順城,招攬遼民,加強戰備;而劉綖部則重拓寬甸六堡,逼迫建奴退守,繕垣城堡,備芻糧,修器械,以遼人守遼;開原一路乃河東根基,應重兵鎮守,聯合北關葉赫隔斷建州與蒙古諸部的往來,而我大明對蒙古則加以恩撫,如此十年,建州必滅,遼東邊患息矣——
萬曆皇帝對張原的奏疏不予理睬,朝中官員對張原十年平遼之策也大多不以為然,十年太久,只爭朝夕啊,就連京城民眾對這位張狀元也多有非議,說四路大兵好不容易調集到遼東,不一鼓作氣滅了建州老奴,卻要進行長期戰備,這不是勞民傷財嗎,你張狀元是錦衣玉食,全不顧老百姓死活啊!
張原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
四月初一,遼東戰報傳來,劉綖與朝鮮聯軍進攻赫圖阿拉,與代善、皇太極的旗軍激戰,卻遭蒙古騎兵襲擊後路,明軍與朝鮮軍隊的火器又遭遇強逆風,起不到作用,明軍陣營被建奴鐵騎攻破,所幸朝鮮步兵奮力搶佔戰場高地,掩護了明軍,奉命進攻費阿拉的韓原善撤圍率兵來援,東路聯軍才得以保全,此戰東路聯軍損失慘重,劉綖部傷亡七千餘人,劉綖義子游擊劉招孫為救義父力戰而死,朝鮮副元帥安汝訥被冷箭貫穿腦袋而死,朝鮮軍傷亡三千餘人,斬首建奴一千三百級,擊斃虜賊大將安費揚古,重傷奴酋之子洪臺吉——
因進攻不利,傷亡過大,劉綖已率軍退往固拉庫崖,韓原善領兵退出鴉鶻關,杜松與馬林的大軍在扎喀關與建奴數度交戰,互有傷亡,楊鎬擔心奴酋聯合蒙古趁開原和北關兵力空虛時逆襲,命馬林回師開原駐守,葉赫大貝勒金臺吉箭傷不輕,與布揚古率眾返回北關,杜松也退往瀋陽,四路大軍至此全部入邊,有八千名去年被擄去的漢民隨同大軍回到遼陽——
萬曆皇帝對這樣的結果顯然是很不滿意的,此番從全國抽調精兵良將,他還撥了內帑銀十萬兩助餉,卻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不消說以後還要花費大量遼餉,已經有御史反對全國田畝加派遼餉,又要求撥內帑,這讓多病的老皇帝很氣惱——
四月初三,遼東巡按陳王庭上疏彈劾劉綖殺良冒功,劉綖上回報稱斬獲建奴五千餘首級並擊斃叛將李永芳,其實這五千多首級有不少是從赫圖阿拉逃出來的漢民,劉綖部下為爭軍功,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殺死,李永芳也非劉綖所殺,而是死於建奴內亂。
萬曆皇帝大怒,命兵部和都察院審察楊鎬和劉綖,兵部擬將楊鎬和劉綖召回京城問罪,以熊廷弼代替楊鎬,熊廷弼十年前曾巡按遼東,在遼數年,核軍實、杜饋遺,便得遼東風紀大振,而且熊廷弼是湖北江夏人,屬於楚黨,吏部文選司郎中王大智力薦熊廷弼代替楊鎬,但內閣首輔方從哲竭力為楊鎬轉圜,說遼東局勢未穩,援遼將士去留未定,離亂的遼民要安置,還須楊鎬主持大局——
次輔吳道南也上疏懇請不要更換楊鎬,萬曆皇帝這才下旨讓楊鎬繼續經略遼東,同時免去楊鎬左僉都御史的兼職,劉綖則下獄問罪。
因為楊鎬去留之事,方從哲與楚黨生了嫌隙,又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