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零二章 謀事在人,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不是易事——”

楊鎬噤若寒蟬,靜聽方從哲猛烈抨擊張原,只聽方從哲道:“張原野心不小,中進士才一年餘就想攬權,翰林院本是讀書養望之地,他卻是不肯安分,活躍異常,屢屢想插手朝政,出使朝鮮就把朝鮮攪個天翻地覆,也不知他如何會料知你會起復,預先作長信與你讓你驚歎他有先見之明,但他的用心是想讓你和老夫陷入困境,奴酋興兵,皇帝震怒,屢下旨意要求發兵討伐,京中民眾也亟欲復仇,而張原卻獻妙計要固守,到時這畏敵如虎和畏縮不前的罪名卻是要你這個主將來承擔的,你又是老夫舉薦的,你若獲罪,老夫還有何顏面在內閣行走,張原的座師吳道南就可名正言順為首輔了——賢弟可明白這其中利害?”

楊鎬額角冒汗,聽了方從哲的話他才深切體會到朝中黨爭之烈,方從哲對張原的成見和怨氣已無法化解,但楊鎬並非人云亦云的庸人,與張原一席談,張原的報國憂國之心讓他動容,方從哲說張原全是私心陰謀實難讓他認同,只是他也不能為張原辯解,不然的話他從哪裡來就要回哪裡去。

方從哲目光炯炯,楊鎬必須表態,楊鎬鄭重點頭道:“方兄所言極是,張原關於固守遼東之計並不可取,我若行之,必致千夫所指。”

方從哲捻鬚微笑,說道:“張原之計也並非全不可取,增兵清河刻不容緩,清河一定要守住。”

楊鎬心絃略松,應道:“是,年前赴援的兵馬就要趕至清河,守住清河城對我幾路大軍的總攻有很大益處,可牽制建奴的兵馬。”

方從哲點點頭:“皇帝用兵之心甚切,你會同兵部堂官與赴援諸將,在年前制訂出進軍的具體方案。”

楊鎬道:“弟在野多年,軍中諸將大都不熟悉,只恐有令不行。”

方從哲道:“這個你放心,皇帝既委你重任,必不讓你受人掣肘,我會向皇帝請求賜尚方寶劍以重你事權,總兵以下敢不聽命者,你可以軍法處之,不必事先奏聞。”

楊鎬大喜,離座拜謝道:“楊鎬必殫精竭慮為國經略遼東,不負賢兄厚望。”

……

萬曆四十五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從薊門、宣、大、山西、山東、四川的明軍冒著嚴寒向京城、山海關一帶集結,臘月十二,新任山海關總兵杜松率一萬六千大軍抵達山海關,大軍入駐山海關,杜松自己率親衛數十人星夜入京向兵部報到,並參見主帥楊鎬,楊鎬已獲賜尚方寶劍,臨陣可斬總兵以下將官,杜松向楊鎬慷慨陳詞願為先鋒直搗敵巢,楊鎬知道杜松是一員猛將,嘉勉之,命其回山海關整頓軍馬聽候軍令——

杜松在回山海關的前夜悄然拜訪了張原,隨同他來李閣老胡同的是穆敬巖和洪紀、洪信三人,穆敬巖已從試百戶升任正職六品百戶,再見女兒和外孫,穆敬巖自是欣喜,但穆真真卻是心有隱憂,她從張原那裡得知遼東局勢兇險、建奴騎兵兇悍,她爹爹已是大明軍官,此番當然要追隨杜總兵出征,戰場上刀槍無情,爹爹生死難卜啊——

穆敬巖卻不象女兒穆真真那樣憂慮,他與杜總兵一樣鬥志昂揚,安慰穆真真說他定能獲勝而歸。

與楊鎬的將信將疑不同,直爽勇悍的杜松對張原是心悅誠服,自三年前在江南貞豐裡結識張原,張原對他說的話俱已應驗,現在他已是山海關的總兵,即將開赴遼東與建奴交戰,他當然要再次請教張原,看他杜松能否立下大功?

張原道:“杜將軍勇冠三軍,威名赫赫,建奴素聞將軍之名,必嚴防將軍所部,戰場風雲變幻,在下亦無有勝無敗的良策,但我要請杜將軍牢記‘六個字’——”

杜松忙問:“是哪六個字,張狀元請講,杜松無有不遵。”

張原道:“毋分兵、毋冒進——杜將軍切記,如此或能立功,否則屍骨難歸故鄉。”

杜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