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承宗微笑道:“皇長孫殿下心性仁慈,重情義,幾次問起你何時回來——不過最近兩個月因天氣炎熱,暫停日講,如今天氣轉涼,應該要恢復講學了,待東宮傳旨吧。”

孫承宗告辭去詹事府,張原讓姐姐姐夫和商澹然、穆真真她們先去泡子河畔張氏寓所,他今日雖然不必去翰林院坐堂,但既然回來了,總要去拜見一下翰林院侍讀學士郭淐,還有,他現在還兼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贊善,那麼掌印的少詹事錢龍錫也必須去拜見——

商景徽提醒道:“小姑父,那日記還沒抄完呢。”

商澹然便請姐夫張若曦和姐夫陸韜幫忙,還有小景徽,四個人一起抄錄,用了半個時辰,將剩下的日記抄錄完畢,這時武陵把翰社書局的袁朝年也叫來了,張原將那兩份《丁巳朝鮮紀行》都交給袁朝年,讓袁朝年與武陵當場校對,校對完畢後,立即召集刻工,務必在十日內將此日記刻印銷售,而且製版要精細,不能出明顯的錯誤。

商澹然、張若曦她們乘車去泡子河畔了,張原留袁朝年和武陵在宅子裡校對日記,他帶著來福和汪大錘去翰林院,舍巴和馬闊齊也要跟著,被張原制止,這在京中,兩個石柱土兵整日跟著必遭人非議,張原準備近日打發這二人回四川。

張原主僕三人剛走到李閣老胡同東端,卻見慈慶宮的內侍高起潛帶了一個小火者沿灰廠街匆匆趕來,高起潛作為皇長孫朱由校的伴讀,已經由烏木牌升為有品秩的長隨了,長隨是七品內官,再往上升就是六品典簿,高起潛今年才十六歲,可謂官運亨通,這就是依傍大太監的好處,鐘太監自去年梃擊案之後,不但東宮首領太監王安對他另眼相待,就是皇太子朱常洛也對鐘太監頗為倚重了,以前有事都是單獨與王安商量,現在鐘太監得以參與,在東宮,已是僅次於王安的實權太監,高起潛作為鐘太監的乾兒子,自然水漲船高,地位跟著驟升——

高起潛向張原施禮,說鍾公公和客嬤嬤已經知道張原回京,請張原抽空到十剎海鍾公公外宅相見,又說皇長孫殿下也極想見到張先生,問張先生何時入文華殿講課?

張原這兩日極忙,明天還要送姐姐姐夫回江南,便道:“我後日來拜訪鍾公公,午後來吧,午後鍾公公也有空暇。”

高起潛回慈慶宮覆命去了,張原到翰林院與諸同僚見禮,然後去拜會掌院郭淐郭學士,郭學士對張原還是頗愛護的,寒暄之後便把一張邸報遞給他,說道:“張修撰你看看,這是新出的邸報,上面有遼東李巡撫的奏疏。”

張原昨日在吳閣老處已經看過這篇奏疏,這時再看一遍,驚訝道:“李巡撫為何這般指責下官,簡直是莫名其妙。”當即將李維翰指責他的幾點逐一向郭淐解釋,又道:“郭學士,下官出使朝鮮,從離京到回京歷時一百一十九日,每日都有日記,所記之事皆有隨行使者為證,朝鮮使臣也可為證,李巡撫這般無端指責,下官甚是驚懼,為表清白,會盡快把那冊日記刊印出來。”

郭淐點頭道:“如此甚好。”

張原懇請郭淐為《丁巳朝鮮紀行》作序,這不是張原臨時起意,而是早就想好的,請吳道南或者其他高官作序都不合適,郭淐最合適,因為郭淐是翰林院掌印官,而且既非東林也非三黨——

郭淐講究明哲保身,慎重道:“你把日記送來我先閱覽,若無不妥,我會作序的。”

張原說傍晚會把日記原稿送到郭學士府上,拜別郭淐,張原出了翰林院去詹事府拜會少詹事錢龍錫,又與師兄徐光啟談論良久,這才往泡子河畔與姐姐張若曦她們相聚,又讓人去把阮大鋮請來一起喝酒,阮大鋮這幾天也不用去行人司坐衙。

午後張原和阮大鋮去了禮部和會同館,分別拜會何侍郎和朝鮮奏請使禹煙等人,從會同館出來時見時辰還早,才是正申時,二人便又去錦衣衛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