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五十四章 拾遺之鞭,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吏科都給事中姚宗文和禮科都給事中周永春原本是打算不但東林黨的官員要盡數逐出京城,與東林關係密切的兩京官員也要借這次京察或冠帶閒住、或降調出京,浙、楚、齊三黨要一統朝政,但大權在握的文選司郎中王大智卻在最後關頭改變了主意,只把六位東林官員列入察疏,而放過了一批與東林黨人關係密切的官員,比如左春坊左庶子孫承宗、右春坊右庶子成基命、任戶科給事中不滿兩年的楊漣……王大智解釋說如果牽連太廣必引起皇帝的反感,下旨取消本次京察也並非不可能,畢竟丁巳京察未獲皇帝批示——

姚宗文與王大智爭辯良久,但王大智心意已決,吏部尚書鄭繼之支援王大智,齊黨首領亓詩教也未力爭,姚宗文只好作罷,現在考察的都是五品(含五品)以下的官員,而翁正春、孫慎行這些四品以上的東林大佬還在等著姚宗文他們去拾遺彈劾呢——

內閣直房的吳道南看了吏部送上來的察疏,輕輕嘆了口氣,京察是吏部的職權,內閣無權干預,更何況首輔方從哲支援三黨主持的這次京察,他吳道南孤掌難鳴,好在三黨並未牽連太廣,但名列察疏的這六名東林官員看來是保不住了——+雅+騷+吧+有+愛+

三月初六,察疏呈到了萬曆皇帝面前,首輔方從哲還有一道解釋奏疏,歷數京察延期的危害,把吏部和都察院不經皇帝批准就舉行京官考察理解為忠君愛國,萬曆皇帝見木已成舟,也無可奈何,於是將察疏批紅下發,察疏上的六名東林官員被全數免職,三黨取得了京察首場大勝。

皇帝既已批覆察疏,就表明皇帝同意舉行京察,四品以上的官員就要在察疏批覆後的七日內上疏向皇帝述職,這些述職奏疏除了上呈御覽,還要向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公佈,所以官員述職時對自己溢美隱惡是不行的,給事中和御史們這些負責監督的臺垣官有權拾遺,所謂拾遺就是幫助官員回憶,諸如任職期間出了什麼差錯、收了何人賄賂、家人是否枉法,四品以上的高官交際廣泛、宗族家人牽連甚多,而且人無完人,總有可拾遺之處,所以一旦被拾遺,這個官員就只有上疏辭職,目下科道官多為三黨中人,正多方蒐羅那些東林高官的缺點過失,沒事也要找點事出來、小過則說成大罪,要借拾遺把翁正春、孫慎行等人盡數逐出京城——

姚宗文知道王大智與張原關係不錯,王大智這次的心慈手軟或許與張原有關,張原置身丁巳京察之外,暗中為東林張目,攪亂三黨的團結,這是姚宗文最惱火的,可是暫時又拿張原沒辦法,又擔心張原在後面的拾遺中再生風波,所以姚宗文建議禮部郎中邵輔忠再次上疏皇帝,請求儘快下旨冊封朝鮮世子,姚宗文的意思是張原要去朝鮮那就趕緊走——

三月初十,邵輔忠上疏,萬曆皇帝這次批覆得很快,三月十二日詔旨下,恩准冊封朝鮮王子李祬為朝鮮國世子,委任翰林院修撰張原為冊封使,又因為是冊封朝鮮國世子,特任命張原為詹事府右春坊右贊善,詹事府是掌管東宮事務的機構,張原作為東宮屬官出使朝鮮國冊封其世子是最合適的,右春坊右贊善官階與翰林院修撰一樣是從六品官,並非升遷,但從翰林院到詹事府就是一個資歷的累積,這對張原以後的升遷很有幫助——-雅-騷-吧-威-武-

天恩浩蕩,冊封的大事終於確定下來,朝鮮使臣柳東溟、許筠等人歡天喜地,每日候在禮部衙門敦促天朝使團儘快啟程,五月初八就是王子李祬的生日,行程緊迫啊,冊封正使由皇帝定,副使則由禮部和行人司指派,行人司命阮大鋮作為副使隨張原同往朝鮮,富貴公子出身的阮大鋮深以為苦,且喜正使是張原,一向交情好,說得上話,那就走一趟吧,誰讓他官職是八品行人呢。

張原這幾日更是忙碌,三月十三日,他到禮部接受冊封詔書,又與阮大鋮、柳東溟等人商定出京日期為三月二十二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