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二章 太極宗師,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員盡數逐出京城,那時吳道南孤立無援,想必也要請辭了——

二月十五日,方從哲見皇帝依然不下旨,以京察迫近建議二月二十八日進行;

二月十八日,方從哲再度以前疏建議二月二十八日京察未獲批示為由,奏請皇帝批示下發,萬曆皇帝仍然不予理會,這讓方從哲和吏部官員無所適從了,當年東林三君之一的趙南星任吏部考功郎中時就利用京察大肆貶斥其他黨派的官員,現在輪到浙、楚、齊三黨報復了,可萬曆皇帝遲遲不批覆京察之期,這讓方從哲、鄭繼之、王大智等人十分困惑。

……/雅/騷/吧/更新內容/不喜歡/樓中樓/

二月十九日黃昏時分,翰林院散衙後張原回到李閣老胡同寓所,還沒坐定,白馬跑進來呈上名刺,吏部文選司郎中王大智來訪,王大智現在是京官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多少官員奔走其門下,為的就是在京察中能得到升遷,吏部尚書鄭繼之老邁昏庸,京察大權基本是在王大智手裡——

王大智原先與張原關係尚可,但自張原與方從哲因大辯論之事而徹底決裂後,王大智就再也沒有私下見過張原,王大智今日來卻是為了京察之事,他知道張原不在丁巳京察之列,他想聽聽張原對這次京察的看法,最主要的是為什麼皇帝至今不批准舉行京察?

賓主坐定,上茶,王大智先詢問張原為何要請纓出使朝鮮,張原隨便解釋了兩句,王大智意不在此,即轉換話題道:“皇帝至今不肯舉行京察,不知出於何考慮,無為而治也不能這麼無為啊,連六年一次的京察都不舉行了,這朝政如何能不敗壞!”

張原直言道:“皇帝聖明,很清楚現在京察已淪為黨爭的大棒,因此將所有關於京察的奏疏一概留中,是想不了了之。”

王大智默然無語,半晌訕訕道:“這京察只怕拖延不過去吧。”

張原道:“自國本之爭始,皇帝就是這麼一直拖延過來的。”

王大智搖了搖頭,又與張原談了幾句,便起身告辭,張原送出門外,拱手道:“在下初到京城,曾蒙王大人關照,一直感激,在下有一言或有冒昧,但還是想對王大人明說——”

王大智靠近來,低聲道:“張修撰請講。”

張原道:“聖賢不為已甚,當年東林排斥異己不肯寬容,何曾想到會有今日的冷淡局面,目下三黨勢張,欲除東林務盡,可又曾想過自己的後路,望王大人三思。”

王大智沉默著,拱拱手,上轎去了。

張原負手立在金柱大門前,看著王大智的轎子繞過石廠街往南去了,心想:“丁巳京察,三黨盡逐東林,三年後,太子朱常洛登基,東林一黨盡數起復,又把三黨官員全部貶黜,三黨官員無力與東林對抗,無奈之下才依附魏忠賢,這才釀成晚明黨爭最慘痛的惡果,這個惡果是我必須避免的,就不知道王大智慧不能聽進去我的良言?”o雅o騷o吧o水粉o愛扯o小老虎o

暮色沉沉而下,西邊皇城的高牆飛簷已經開始模糊,穆真真挺著個大肚子走到門邊,喚道:“少爺,要用晚飯了。”

張原正待轉身進門,石廠街那邊轉過幾個人往李閣老胡同大步而來,張原耳力極佳,瞧不清楚人,但聽說話聲是內兄商周祚的一個男僕,那男僕道:“這邊這邊,就到了,啊,那就是張姑爺,站在門前的那位——”

張原凝目一看,來了六個人,與那商氏僕人並行的是一個邊衛軍官,看著眼生,而跟在這軍官後面的一人似是穆敬巖,再走近幾步,真是穆敬巖,大喜道:“真真,穆叔來了。”

穆真真趕緊跨步出門坎,張原攙了她一把,穆真真一看,真是爹爹穆敬巖,喜極,叫了一聲:“爹爹——”

那五個人加快腳步,迅即到了門前,黃鬚大漢穆敬巖陡然看到女兒穆真真腆著大肚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