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五章 子不語,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汝霖是已故首輔朱賡的女婿,浙黨人物,我任遼東總兵時,朱賡還在內閣,卻也並無交情,邊將一般都不敢私交內閣,怕犯忌諱——這張氏子弟緣何登門?”對侄子杜定方道:“還發什麼愣,速去迎接。”

三個孝子將王煥如、張岱、張原三人迎到側堂,王煥如三人祭拜杜檜之時,杜松領著杜定方三孝子出幕拜謝,張原第一眼看到杜松,就知這人便是杜松,杜松有典型的武將氣質,年約五旬,身高估計五尺三寸,大約是後世的一米八左右,長臉,兩頰瘦削無肉,鼻骨稜起,目光沉毅冷酷,頜下短髯濃密,手大臂長,行步雖然遲緩,但給人一種凌厲的威迫,杜松能做到總兵的高位,是從刀林箭雨拼殺出來的,武藝高強自不用說,運氣也不壞,不然早死在戰場上了——

張原作揖道:“晚生山陰張原,久聞杜將軍大名,今日得見,實為有幸。”

麻冠喪服的杜松見張原謙恭有禮,自是歡喜,拱手道:“張公子少年有才,科舉連捷指日可待,杜某是解職待罪之人,將軍之稱不敢當。”

張原道:“杜將軍英勇善戰,乃邦國柱石,雖遭一時挫折,但必有再起之日。”

杜松眯縫著眼睛打量張原,看張原此言是否意含譏諷,他從遼東總兵任上被彈劾解職,罪名是殺良冒功,有沒有殺良冒功杜松自己心裡有數,但見張原坦然正視,言語真誠,杜松還真是看不透,笑了笑,說道:“慚愧,慚愧。”

張原道:“晚生絕非客氣話,杜將軍鎮守延綏時,蒙古韃子畏將軍如虎,晚生雖在江南,也聽聞杜將軍威名。”

杜松暗暗納罕,一個江南秀才如何會知道他這個邊將的功績,卻聽張原又道:“晚生此次來拜見杜將軍還有一事相求——”

杜松不動聲色,淡淡道:“請講。”

與武人打交道還是直截了當更好,省得杜松亂猜,張原道:“晚生有一健僕,名穆敬巖,是紹興墮民出身,但本鄉一位精通陰陽術數的相士卻說穆敬巖有五品官的命,鄉人皆鬨笑,晚生雖知那個道號清墨山人的相士不是信口開河之人,卻也覺得荒謬,墮民最是卑賤,如何能做得五品官!那清墨山人卻道這穆敬巖四十歲前有貴人相助,將從軍功出身,晚生本來也沒把這事當真——”

張原停頓了一下,又道:“晚生這次是去南京國子監讀書,穆敬巖隨行,昨日在朱家角鎮,穆敬巖對晚生說他連續幾夜夢見一個金甲神人對他說貴人在貞豐裡等著他,萬萬不可錯過,貴人姓杜,白盔白甲,騎大馬使大刀,又說那貴人雖暫時困厄,卯辰年必有佳音——晚生這個家僕是實誠人,不會胡言亂語,晚生起先,今日到了貞豐裡,聽說了杜將軍為亡兄奔喪歸鄉,貴人豈不正應杜將軍?”

鬼神、卜筮、命數,明朝人不信這些的似乎不多,鄉試考場,夜間吹角擊鼓報時,還會有官差高喊“有怨報怨,有仇報仇”,這是喊冤鬼來找那作了惡的考生報仇啊,而邊關武將,一戰決生死,豈有不信鬼神命數的!

杜松聽張原這麼說,至少信了七分,因為這很好地解釋了張原為什麼與他杜氏毫無交情卻會上門弔喪,而讓杜松更感興趣的是張原那個僕人說的神人預示他杜松卯辰年會擺脫困境,今年是甲寅年,明年乙卯、後年丙辰,也就是說明後年他會被朝廷起復敘用——

杜松笑道:“竟有這等奇事,那穆敬巖在哪裡,杜某倒是想見他一見。”

片刻後,穆敬巖跟隨杜氏僕人來到靈堂,杜松一看,眼睛一亮,好似張燕客看到王微姑,心裡讚道:“好一條大漢,倒真是行伍的身坯。”

張原引薦道:“穆叔,這位便是杜將軍。”

穆敬巖趕緊向杜松磕頭。

杜松打量著穆敬巖,問:“你可會武藝?”

穆敬巖道:“小人學過祖傳的幾路槍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