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章 誰是懸崖採蘭人?,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妨讓這個聰明絕頂的黃尊素震驚震驚——

黃尊素果然震驚了,歎服道:“賢弟真是我見過的絕頂聰明人。”仔細研讀《幾何原本》,不懂就問張原,每有會心,手舞足蹈,這才是真正求知識的人,不是那種讀書只為科舉或者空談義理之輩,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老爹,才能有中國的伏爾泰——黃宗羲。

張原在看《泰西水法》這部水利工程書,此書也是六卷,前四卷分別介紹了提取江河之水的龍尾車、提取井泉之水的玉衡車、恆升車等提水工具,以及收集儲存雨雪之水的水庫建造方法,還有如何尋找水源、確定打井位置的方法,第五卷以問答的形式對灌溉、排水難題予以論述,第六卷是圖譜,教人們怎麼製造這些水利工程和器具——

晚明旱澇災害頻繁,這部《泰西水法》大有用武之地,從後來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來看,晚明的科技達到了很高水平,關鍵在於推廣啊——

張原合上書冊,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忽聽舟子叫道:“落雪了。”側頭望向篷窗,起初並無所見,凝目再看時,小片小片的雪花如白蛾飛舞,飄飛一陣,又沒了蹤影,彷彿是在試探——

臨到黃昏,雪逐漸下得大了,船抵無錫運河埠口時,岸上已積了薄薄一層雪,張萼道:“不知我那內弟祁虎子還在不在東林書院?”

張原道:“應該在的,阮集之說東林書院要冬月底才休學。”

倪元璐道:“我們一起去拜見景逸先生。”

張岱道:“明日一早去吧,現在雨雪日暮,怕一時找不到。”

張原道:“先問一下岸上腳伕,東林書院離此遠近,不遠的話現在就去,左右也無事,踏雪而行,也是一趣。”

來福上岸去找人一問,回來道:“就在北岸,離此四、五里。”

張岱、張萼、張原、黃尊素、倪元璐五人各帶一健僕,由一名當地腳伕帶路,冒雪步行四里,遠遠就看到兩根旗杆在北風中烈烈招展,走近些,看到左面旗上四字是“聲徹瓊林”,右旗是“香飄桂殿”,旗杆石後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石質很新,就是近年才修建的,石牌坊後就是東林書院儀門,一個守門人迎出來道:“幾位公子請留步,書院已閉門,講學之期是每月逢丁後三日,幾位公子到時再來聽講吧。”

張原拱手道:“請問院中有哪些先生在?”

守門人道:“景逸先生在,還有江西的南皋先生也在院中。”

南皋先生便是鄒元標,也是東林首領之一,與顧憲成、趙南星合稱三君,萬曆五年的進士,因反對張居正奪情被貶官,從萬曆十八年至今一直未出仕,聚眾講學,劉宗周曾向鄒元標請教過《周禮》,青浦原縣令李邦華就是鄒元標弟子——

張原五人遞上名帖,請守門人代為通報,守門人露為難之色,來福不等張原吩咐,就塞過去兩分銀子,守門人不收,張萼一看,嫌少?讓能柱取一兩銀子出來,那守門人“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張原幾人面面相覷,黃尊素笑道:“諸位到東林門前行賄,碰壁了吧。”

張萼道:“一兩銀子還是少,若砸個百兩、千兩,不信他不去通報。”

眾人大笑,倪元璐道:“也只有山陰大紈絝張燕客,才會想到給一個閽者行賄百千兩,哈哈。”

仰頭望著暮色下那兩面大旗,張岱笑道:“吃這樣的閉門羹回去,我等顏面何存啊。”

張萼是不信權威的,說道:“介子、真長兄,你二人的學問不會差於什麼東林三君,我們就說來與高、鄒辯論的,讓那人開門。”

黃尊素忙道:“在下豈敢。”看了一眼張原,含笑道:“或許介子賢弟能與景逸先生一辯。”

張原道:“豈敢曰辯,只想向高、鄒這兩位大賢請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