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 流水千里,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起董氏父子的事,董其昌臥病半年,延醫治療,近來能扶杖走路了,董祖源、董祖常先是系在松江府牢中,後由蘇、常、鎮三府會審,上月判詞下,只把董祖常生員功名革去,著拘在家中管教,董祖源只是降二等,董祖源佔去的華亭縣城長生橋畔的民宅歸還各民戶,每戶賠償三十到五十兩銀子不等,其餘被侵佔的田宅也多有歸還,期間學道王以寧嚴督松江府學和上海、青浦、華亭三縣學,要求嚴厲管轄諸生,若有不服判決、聚眾鬧事者,一律革除功名,此事也就這樣平息了。”
張岱怒道:“懲治不了董其昌也就罷了,董祖源、董祖常也判得這麼輕,這大明朝官場是黑透了!”
張原道:“松江諸生未受此案牽連就好,以董玄宰的名望,要重判他兩個兒子很難,經此一事,華亭董氏的氣焰應該不能復熾了。”
洪道泰道:“董氏父子在華亭再作威作福是不可能了,據說可能遷往京師,這要待董玄宰病好之後。”
楊石香遲疑了一下,說道:“介子賢弟,董玄宰去了京師,恐怕日後對你不利。”
張原道:“董玄宰曾任東宮講官,我師焦太史也曾是東宮講官,而且——”有些話不能說了,住口不言。
楊石香想想也是,焦太史的名聲不在董翰林之下,張原是焦太史的得意門生,焦太史必全力維護張原,董其昌因為這次華亭之事名聲大壞,想報復張原絕非易事——
翰社書局前身是楊石香的書鋪,坐落在楊家後園的青龍河畔,半年前還只是個小書鋪,大瓦房十間、寫工一人、刻工十二人、印刷工六人、雜工兩人,翰社書局成立後,九千兩股銀注入,書鋪急劇擴張,短短半年時間,新建瓦房十間,高薪招募優秀刻工二十人、印刷工五人、雜工三人、以年薪六十兩銀子聘請了一位精擅各體書法的老童生作寫工,書局現在的規模已不在範文若的拂水山房書坊之下,書局頭三年的盈利不予分紅,全部作為各股東的追加股本,用於擴張書局,照張原的設想,翰社書局應該擁有優秀刻工百人以上,一天能夠刻顏、柳、歐、趙字型的字版一萬字以上或者宋體字版兩萬字以上,有這樣的製版能力,一卷書也就三天就能完成製版,若趕時間的話,七天時間新書就能刻印上市——
青龍河兩岸,皚皚白雪覆蓋,映著雪的白,河水就成黑沉沉的了,翰社書局的二十間大瓦房屋頂覆著半尺厚的雪,有雜工攀著木梯在給屋頂清雪,擔心這雪落個不停壓垮了屋頂,書局的二十名能刻顏、柳、歐、趙字型的刻工正為焦竑的《焦氏筆乘》製版,這部書約八萬字,將以上、下兩卷形式刻印刊行,這是翰社書局第一次刻印當世著名人物的文集,製版、紙張、裝禎務求精美,要求一炮打響,十二名刻宋體字的刻工正為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製版,這些都要在年前趕出來,楊石香答應書局的每位刻工年前會有一份三兩六錢銀子的額外紅包,所以這些刻工工作熱情高漲——
張原巡視一遍,頗為滿意,與楊石香、洪道泰說了一些書局今後發展之事,說蘇州拂水山房書坊已成翰社書局蘇州分局,但蘇州分局的書籍行銷只限南直隸諸府縣,而翰社書局總局則不限,只要有能力盡可竭力擴充套件——
傍晚時,楊石香派人把張萼、黃尊素、祁彪佳一併請來用晚宴,次日上午還在水仙廟舉行了一個小型文會,都是青浦翰社的成員參加,有二十餘人,與會者都是秀才功名,談論的最多的當然是明年的鄉試,只是青浦諸生鄉試地點在南京,而張原、黃尊素幾位是在杭州,不過明年三月三的山陰翰社社集可以好好聚一聚,諸生對明年山陰大會四方之友的社集極是期待——
在青浦待了三天,臘月初二,張原一行辭了陸韜、楊石香諸人啟程回紹興,張若曦帶著履純、履潔到大黃浦埠口相送,去年張若曦是在山陰孃家過的年,今年就不好再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