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六章 醜不醜問介子,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零六章醜不醜問介子
“割不盡的韭菜蔸,打不死的鄒元標”,這是江西吉水流傳的民間諺語,就是誇讚鄒元標剛直不阿的硬骨頭,自萬曆十八年始,鄒元標閒居林下近三十年,居家講學,從遊者日眾,名高天下——
顧憲成、顧允成兄弟去世後,高攀龍主持東林學院,提倡治國平天下的有用之學,每月三講,四方士子舟車雲集,執經問難,奉之為儒者宗師——
今日龍山,翰社同仁首次社集,這名滿天下的東林兩大儒者聯袂而至,豈不讓在場諸生驚喜交集!
三月初三上巳日,天朗氣清,昨夜春雨將山石洗滌得潔淨無塵,枝葉清新,山花爛漫,從蓬萊崗至山巔的星宿閣,近千諸生布席而坐,盛況空前,方才張原的一番針砭時弊、激情洋溢的演講讓翰社諸生情不自禁跟著大聲唸誦起來,唸到最後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冷風熱血洗滌乾坤”時,一個個熱血沸騰、慨然以天下為己任,正慷慨議論時,鄒元標、高攀龍上來了,這真是高潮之上還有高潮,群情沸騰了——
鄒元標由一僕扶掖,策杖登山,精力尚健,張原深深施禮,請兩位老先生到星宿閣中坐,鄒元標道:“景逸兄有話對貴社同仁宣說。”
張原大喜,在場諸生亦是歡欣鼓舞,熱烈歡迎。
高攀龍道:“還是南皋兄說吧,南皋兄德高望重。”
鄒元標笑道:“景逸兄善養氣,說話中氣十足,正好對眾演講,我衰矣,只適合室內說話,這山上風大,話一出口就會被風吹得沒影了,崗上諸生只會看到我在動嘴卻無聲。”
鄒元標年輕時以嚴厲、剛直著稱,現在卻是言語詼諧、和藹可親——
高攀龍也就不再謙讓,清咳一聲,聲若洪鐘道:“天下難聯者人心,難得者人才,難鼓者士氣,今見翰社諸生千人齊集山陰,齊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語,真讓高某心潮澎湃,乃知我大明代有英才,忠義之盛,不輸前代,此等精神,須得廓而大之,以此精神撐住乾坤……”
高攀龍洋洋灑灑,即興數千言,盛讚翰社的此次社集,鼓勵諸生要志在世道,摒棄空談心性、不務實學的風氣——
來參加山陰社集的生員大多數是抱著切磋八股文來的,八股文的確切磋到了,張原、黃尊素等人的八股文精妙絕倫,張原更是對作文技巧不吝傳教,今日在龍山上更得到一種精神氣質上的洗滌,讓諸生跳出自己的功名利祿圈子,眼界放大,有了一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在當下是極其難得的,張原就是要引導翰社同仁的這種使命感,也許諸生各自還鄉後,這種熱血澎湃的使命感會被生活的利祿、瑣碎所淹沒,依舊蠅營苟苟、庸庸碌碌,但此刻播下心田的這粒種子,有朝一日,機緣適合,這種子可能會甦醒、會破土而出——
暮春三月的陽光煦暖,春風駘蕩,春風如酒,翰社諸生意氣風發,都覺得加入翰社乃是榮幸,社首張原雖僅弱冠之年,但才識能得到高攀龍、鄒元標的激賞,並不遠千里趕來龍山為翰社賀,這是何等的榮耀,翰社必越來越壯大——
這時,山下又上來一群人,卻是張汝霖陪著知府徐時進,還有山陰劉知縣、紹興府學教授、山陰縣學教諭以及其他幾位本地鄉紳上龍山來了,張汝霖獲知鄒元標、高攀龍到了龍山,趕忙告知徐知府和劉知縣,鄒、高二人乃是東林鉅子,月旦春秋、風議朝政,影響力很大,張汝霖是浙黨,原與東林諸子不睦,但遠來是客,盡地主之誼是應該的,這時的朝廷黨爭還比較溫和,浙黨尚未被目之為閹黨,而且張汝霖與高攀龍、鄒元標都居林下多年,並無實際衝突——
張岱、張萼、宗翼善、周墨農等人領著諸生去府學宮用餐,這是張原事先就向徐知府和府學教授請示過,請了三十多個廚子,要烹製千人的盛宴,而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