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八章 先知的苦悶,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正面為敵,倒是你這次抓納蘭巴克什、殺死扈爾汗,只恐從此以後遼東再無寧日了。”

既然李維翰挑明瞭責怪張原,張原也就不客氣,拱手問:“那依老大人高見,張原應該如何應對奴酋遣使到朝鮮之事?在鳳凰山遇到建奴劫掠,使團上下又該如何避免衝突?”

李維翰是萬曆初年的進士,比張原早七科以上,大明官場的規矩“七科以上,旁坐避馬”,道路相逢張原是要避讓一旁的,而且李維翰是以正三品的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撫遼東,位高權重,張原不過是六品閒職,本以為只有他教訓張原的份,沒想到張原竟敢針鋒相對當面質問他,不禁怒氣勃發,大聲道:“你是持節的欽差,還要老夫教你怎麼做嗎?”

一旁的禹煙見李維翰發怒,驚得臉色煞白,張原卻是不以為意,李維翰不能把他怎麼樣,有些話他必須說出來,朗聲道:“為官者,無他,忠君愛民四字爾,想必老大人對此無異議?”

李維翰冷笑一聲:“你想說什麼?”

張原道:“晚輩想說的是,面對遼東的危局,不要持息事寧人之想,而要勇於面對,為君父分憂、為百姓解厄。”

李維翰被張原說中心思,愈發羞惱,起身道:“送客。”

張原站起身,長揖道:“老大人三思,奴酋去年建國稱汗,不臣之心早已彰顯,侵略大明是早晚的事,而且去年以來建州災害頻繁,建奴必欲搶劫大明來渡過難關,這絕不是忍讓能阻止的,若遼事大壞,老大人難辭其咎,依晚輩之見,撫順、清河必得重兵把守,開原必與葉赫部聯手,這樣才能阻遏奴爾哈赤的野心,否則,將有喪師破城之辱。”

也不管李維翰聽不聽得進去,張原一口氣說完,轉身便走,走到廳門外,聽得茶杯摔在地上的裂響,張原足不停步,很快出了巡撫重署,但見月色朗朗,巡撫衙門東西二坊的大字清晰可見,東坊上書“撫綏遼東”,西坊是“整肅關寧”——

朝鮮禮曹判書員禹煙在張原身後小聲問:“張天使,這開罪了李巡撫,對敝邦不利啊。”朝鮮除非有大事才要遣使奏聞大明皇帝,若得日常事務都是直接與遼東打交道,遼東巡撫可說是朝鮮國的頂頭上司。

張原仰天長吁,心道:“大明王朝這龐大臃腫的身軀,不給狠狠剜上一刀,是不知道疼痛的,我要做的是不讓這一刀扎得致命,但這一刀還是得挨。”轉頭對禹煙道:“忠言逆耳啊,然事急矣,不得不直言。”又道:“冊封朝鮮王之事儘管放心,現在的難處不在這裡。”

六月二十六日一早,張原一行離開廣寧,除了李維翰沒有來相送,韓原善、張承胤和魯太監都送出城外,張承胤是直爽性子,對張原印象頗佳,他又炫耀武力道:“小將麾下有精兵一萬五千、大炮兩百門、小炮兩千門、鳥銃五千支,火力兇猛,奴爾哈赤若敢犯邊,定叫他有去無回,就象這扈爾汗一般死無葬身之地。”

張原笑笑,說道:“張將軍的勇氣讓人敬佩,但在下有一肺腑之言——”

張承胤客氣道:“張狀元請講。”

張原道:“後金八旗軍長於衝鋒野戰,短於攻城,張將軍與其對敵,宜避其鋒芒,據山險、掘壕塹、以火器轟之才是上策,萬勿與其在平原列陣對戰。”

張承胤心上不以為然,口裡應道:“張修撰良言,小將記下了。”

張原向送行者團團拜揖,騎上那匹栗色大馬,揮手告別,廣寧城遠了,山海關近了,烽煙將起的遼東拋在了身後,他在廣寧得到訊息,奴爾哈赤年初率兵征討黑龍江右岸的薩哈連部和虎兒哈部,尚未回赫圖阿拉——

張原心道:“待奴爾哈赤招降了薩哈連和虎兒哈諸部回到赫圖阿拉之日,就是對大明宣示‘七大恨’用兵之時,這不是我能阻止的,遼東這個爛攤子不是三年五載收拾得好的,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