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二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下受驚了,這建奴拼死一戰也很可怕啊。”
李倧沉默了一會,說道:“不德明白張大人的良苦用心。”當即對兩廡的文武官員大聲道:“眾卿都看到了,一個女真俘虜竟能在這裡奪刃殺傷我翊衛多人,這個納巴泰是奴爾哈赤麾下的猛將,固非易與之輩,但我國軍士也太讓不德失望了,北嶽山伏擊以多擊少,我方死傷甚多——”
李倧藉此機會要求兵曹和各道都護府整頓軍隊,加強義州鴨綠江一線的邊備,嚴防建賊侵擾……
李倧對群臣訓話之時,張原悄然退出別堂,走到廊下向那個拄著竹杖的金處士作揖,叫了一聲:“金先生。”
金處士趕忙還禮,二人說了一會方才比武之事,而後張原問:“許醫官為貞明公主診治結果如何了?”
金處士搖頭道:“許醫官也是束手無策,自來啞疾都是因為耳聾,但貞明公主耳聰目明,只是不知為何不能出聲說話!”
張原道:“宋人有云‘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貞明公主是受驚嚇而致失語,靠藥石是無法治癒的,這還要從別處想辦法。”
金處士雙眉一軒,臉現喜色,說道:“當年是鄭仁弘驚嚇了公主,如此說要治好公主還得落在鄭仁弘頭上?”
張原含笑道:“試試何妨。”
金處士道:“草民這就去稟知王大妃。”竹杖探路,很快就走了。
五月二十一日,綾陽君李倧在昌慶宮領仁穆王大妃詔旨正式署朝鮮國事,張原、阮大鋮兩位大明使臣參加了這一典禮,典禮散後,張原、阮大鋮向李倧辭行準備歸國,李倧竭力挽留大明使團多盤桓幾日,張原道:“不能多耽擱了,奴酋得知這邊的事定然狂怒,殿下也趕緊委派奏請使隨我們一道去北京吧,殿下早日得到大明的冊封才是要緊事。”
李倧道:“奏請使已經選定,由禮曹判書禹煙為正使,許筠作副使,書狀官依舊是金中清,張大人以為妥否?”
張原道:“甚好,那就三日後啟程吧。”
李倧躊躇了一下,說道:“張大人是不是去一趟慶熙宮向仁穆王大妃辭行,王大妃念天使恩德,幾番叮囑要多留天使一些時日。”
張原道:“我寫一封書信向王大妃辭行吧。”當即寫了一封辭行的表章,讓人送去慶熙宮,傍晚時仁穆王大妃命宮人送來了豐厚的禮物。
五月二十二日上午,張原和阮大鋮再次到宣武祠和宣聖廟祭拜,張原把光海君先前賄賂他們使團的一千兩黃金和八千兩白銀全部拿出來作為重修宣武祠和賑濟成均館貧困館生之用,大明使臣此舉贏得了王京士庶的極大好感,五月二十四日大明使團與朝鮮奏請使禹煙一行離開王京上路之時,漢城百姓拖兒攜女相送,不亞於當年楊鎬班師回國的盛況,署國事的李倧領文武百官在漢城北郊依山設帳、夾道拜餞,為天使送行,少不了要賦詩贈別。
午後未時初,大明使團和朝鮮奏請使禹煙一行離了宣武祠正式啟程,隨行的還有平山都護府的八百軍士,李倧擔心會有忠於光海君的兵將阻擊天使和奏請使,所以命李貴選了八百精兵要護送張原等人直到鴨綠江——
五月下旬,天氣炎熱,白晃晃的烈日灸烤著大地,乘車悶熱難耐,還不如戴著遮陽笠策馬而行,阮大鋮騎著一匹青色騸馬,一手執韁,一手搖著摺扇,望著遠山蒸騰起的雲氣,大聲道:“終於踏上歸程了,盛夏酷暑,行路更難了。”
張原道:“從明日起,我們清晨卯時初就上路,未時便覓驛館歇息,以免在烈日下趕路中暑生病,免得欲速反而不達。”
阮大鋮並馬過來,小聲問:“介子,那位朝鮮公主沒來給你送行嗎?”
張原橫了阮大鋮一眼,阮大鋮朗聲笑著打馬跑到前邊去了。
張原回頭望,王京漢城已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