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5章 淮粵之爭,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柿子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也不能怪林富焦急。

廣東嶺南地區的南海之濱有著漫長的海岸線,瀕臨海的區域皆是鹽場,這也就是所謂的大明兩廣鹽區。

在早些年的時候,那裡只是靠海的民眾取食的小規模生產,但隨著發展,嶺南製鹽的規模越來越大。

兩宋時期,兩廣的鹽場達到24個。

到了大明時期,鹽場甚至達到了29個。

兩廣地區的鹽場供應不少地方食鹽,兩廣鹽場也成為兩廣地區重大收益來源。

只是朝廷為了加強鹽業的管理,防止私鹽氾濫,平衡各個鹽區的利益,規定了各個鹽區的銷售地界。

“凡客商興販鹽貨,各照行鹽地方發賣,不許變亂!”

凡是越界販鹽的,都要依法嚴懲。

“貨賣者,杖一百,知而買食者,杖六十。”

就是你越界賣貨者,要杖刑一百,不僅如今購買者也要打六十板子。

因為鹽銷售關係著地方利益,實施刑罰者都是地方官吏,一百板子打下去,基本上小命就沒了,相當於直接送命。

購買者也是一樣,所以無論售鹽還是買鹽,都是個送命風險的事情。

因為大明江淮地區多人才,在朝廷擁有話語權的人也多,為了自己的利益,江淮地區的鹽地銷售區被盲目擴大。

江淮地區的鹽場除了在江淮地區銷售外,還能在湖廣、江西以及河南南部銷售,獲利頗豐。

江淮地區可以說是明政.府的親兒子,而兩廣地區就跟養子一般不受重視,雖然盛產食鹽,但卻被規定:廣東之鹽,例不出境!

江西本來距離粵鹽地方更近一些,卻被劃分只能售賣江淮鹽。

因為距離較遠,成本增加,江西境內的鹽價就比較貴。

如果讓廣東鹽進入江西,不僅能降低老百姓賣鹽的成本,江西和廣東兩地的政.府包括鹽商的獲利都會更高。

因為巨大利益的牽扯,逐漸有一些走私鹽商冒著生命危險走私私鹽到江西。

廣東地方政府看到了利益,乾脆入股支援那些私鹽武裝走私私鹽到江西境內,人數最多的時候竟然達到上萬人。

江西地方得了好處,自然是偷偷默許。

到了天順年間,廣東巡撫葉盛更是為了保護鹽商的利益,直接以“入米餉邊”的名義,將粵商走私鹽到江西合法化。

廣東.方面這樣做自然是損害了江淮鹽商的利益,剛開始是小摩擦,後來直接開幹起來。

地方是在邊界開幹,朝中則是官員分派爭鬥。

江淮地區還是人才比較多,在朝中力量大,每次基本都以粵地的失敗而告終。

林富本就是南方人,對這些事情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前些年王守仁在江西的時候,為了當地百姓和守軍,曾上書朝廷准許廣東鹽進入。

武宗雖然是支援的,只是在經濟方便他並沒有多少話語權,朝堂提了下,那些管理的官員只是打哈哈,並不理會,事情最終不了了之。

林富做了這兩廣總督,管理方面就有鹽政方面。

面對廣東鹽場的鹽大量積壓,從事鹽業的百姓日子越來越艱難,林富自然是非常憂心。

只是他上任的時候,不少人,特別是從王守仁那裡得知的情況,這個新皇是做實事的,只要有問題上報,皇帝一定會關注給予解決的。

且新帝胸懷宏偉志向,將這大明一疆一土看作自己的親兒子,不會故意或者因為某人偏私。

前些日子林富就將廣東這邊的情況上書給了皇帝,本滿心期待著皇帝的回覆,誰知道接到的訊息竟然是湖廣的新鹽進入了廣東境內。

這不是解決問題,這是雪上加霜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劫:我助娘子當皇帝

半隻涼鞋

貴妃是狐不是惑

白可愛叫雪瑤